摘要:1974年全国象棋赛,身为主持人选工作的李义庭,力排众议,推荐柳大华代表湖北参赛,成就了湖北省的又一位特级大师.湖北省象棋事业所取得殊荣,李义庭功不可没,在中国象棋史上永远有他的胜绩和光彩。1962年,初获全国冠军的胡荣华在全国赛中碰上李义庭,结果在李义庭飘忽不定的剑锋下败北,如果不是胡荣华的恩师何顺安先生竭尽全力从李义庭手底下把一盘必输的棋下成巧和,拖了李义庭一分,最后的冠军就是李义庭的了。

李氏快刀李义庭,第二位全国冠军,逐渐被人遗忘

现在,对于各位棋友,说起历届全国冠军得主,大家都如数家珍,唯独对李义庭,大家知之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1954年,17岁的李义庭曾与杨官璘对弈四局,以二胜二负的成绩与之握手言和,引爆当时南国棋坛。20岁时更是一举夺得1958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冠军,独步天下。

李义庭棋风亦如长江巨浪气势磅礴,棋艺刚柔相济,精熟残局,善于运子取势,技术全面。先手擅长中炮巡河对屏风马布局,后手擅长顺手炮横车开局。其可以在残局争斗中战胜内功高深的杨官璘,也可以在激烈的对攻中战胜棋风刚猛的王嘉良。李义庭12岁开始学习棋艺,深受父亲影响,后受著名棋手罗天扬指导,十五六岁便开始在中国棋坛崭露头角。在战胜杨官璘后,便有“小神童”之誉。

1954年之后,李义庭开始在上海与各地棋王交锋,取得了不俗战绩。大家对他招大力沉的棋艺风格颇有几分忌惮。当时,只要李义庭愿意杀,他能从异常平稳的局面中强行找出杀路,也能无车杀有车,一时间“李氏快刀”成了弈林中的头号利器,任你是铁布衫或十三太保横练,当者无不披靡,放眼棋国,也只有杨官璘数十年功力的金钟罩能与之匹敌。从1956年第一届全国赛到1965年文化前最后一届全国比赛,每届比赛李义庭都参加了,除1959年名列第九外,其他几届都在前六名之列,棋风相当稳健。

1962年,初获全国冠军的胡荣华在全国赛中碰上李义庭,结果在李义庭飘忽不定的剑锋下败北,如果不是胡荣华的恩师何顺安先生竭尽全力从李义庭手底下把一盘必输的棋下成巧和,拖了李义庭一分,最后的冠军就是李义庭的了。(那次全国赛胡荣华和杨官璘同分并列冠军,李义庭以一分之差屈居第三)。

1974年,文化之后的第十届全国象棋个人赛重新恢复,李义庭并没有参加,对他为何正当英年便退出棋坛,过去棋界流传着不同的说法。有说是因为其身体不佳,在这十年中,身心受到很大的摧残,为此他曾把棋书和棋子一把火烧掉,发誓今生再不下棋了……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李义庭表示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身体原因。当时其患有严重的失眠症,比赛后常常睡不着觉,难以适应时间长达半个月的全国个人赛。这种身体状况使他感到很大的压力。在比赛时,前七、八轮,积分总是领先,有时还领先不少,但到了最后几轮,便因精力不足出昏着,该赢的棋赢不了,能和的棋又输了。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受感情因素的影响。当年他从干校返回武汉,湖北省体委不肯接受他,后来是市委安排了他的工作。当时参加全国比赛,只能以省的名义参赛,所以一气之下,就没有参加比赛了。

李义庭挂印封金后,从台前退到幕后,开始从事教练员工作,甘为人梯铺路。1974年全国象棋赛,身为主持人选工作的李义庭,力排众议,推荐柳大华代表湖北参赛,成就了湖北省的又一位特级大师.湖北省象棋事业所取得殊荣,李义庭功不可没,在中国象棋史上永远有他的胜绩和光彩。为我国的棋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主要荣誉:

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象棋赛第四名。

1958年获第三届全国象棋赛冠军。

1959年获全国亚军。

1962年获全国第三名。

1959年至1965年间多次进入前六名。

1984年获“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称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