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的应该是张良吧。

这三人很有意思。

用三位武侠巨匠的风格来比喻:

姜子牙是古龙,出场就是高手。

张良有点像金庸笔下的人物,有成长线

刘伯温像梁羽生,还有自己的理想和坚持。1,张良

张良有点像金庸笔下的人物,有成长过程,中二时期曾经雇佣大力士想着砸死秦始皇。

苏东坡说这时候的张良是: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他本来是伊尹姜子牙之类的谋略大师,却干荆轲专诸的活,真的大材小用。

大约当时的隐士黄石公都看不惯了,出面指导他一下。

遇到黄石公后,张良忽然开窍了,从中二青年变成了谋圣。

苏东坡看张良遇黄石公这事儿说:其事甚怪,且其意不在书。

苏东坡猜想黄石老人是传授张良的未必是什么奇门遁甲太乙神数或者兵法之类的技术,而是给他一种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在乱世生存的法则。

黄石公传授给张良最重要的东西的不是术,而是道。

黄石公的第一课就是捡鞋。通过这一课,黄石公教会了他俩字:隐忍。

受一点委屈就拔剑而起的只是匹夫之辈,真正的牛人第一要能忍。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此前的张良因为没有认识到忍这个字,才会雇人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

遇到黄石老人之后,张良的人生似乎开了挂,一夜之间从一个孩子成长为绝世高手,就像郭靖学会降龙十八掌,从新手村的懵懂少年,成长为郭巨侠。

此后张良没再干过刺杀这事儿,而是致力于从根子上摧毁秦朝。

他在秦末楚汉间游走,慧眼识珠相中势力很弱的刘邦,帮助刘邦从弱到强,七年时间刘邦从一个亭长成了大汉皇帝。

张良的智慧在于审时度势,判断形式,快速帮助刘邦制定应对策略,他的很多策略都是有头有尾,比如鸿门宴。

鸿门宴上他看透了各种危险,随机应变运用各种应对策略,最后帮助刘邦安全撤走,张良留下善后。

做事有始有终,把所有的危害降低到最低。

作为历史上最危险的饭局之一,没有张良的谋划应对,不知道刘邦能不能活着走出霸王的大营。

作为一代谋圣,张良的人生也是有始有终,结局很好。

汉朝建立后,张良开始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做的唯一一件大事,是帮助吕后稳固了刘盈继承人的位子,这也让吕后对他一直感恩戴德。

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自污,只有张良平安落地。

2,姜子牙

姜子牙有点像古龙笔下的人物,出场时候已经是高手了。

姜子牙祖上也是贵族,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不是贵族都没有权利念书。

但是到了姜子牙这一辈家族没落了,他都没权利姓姜了,一直以吕尚为名。吕是他的氏不是姓,古代姓氏是分开的。

姜子牙曾经在商朝当小官,后来预感到商朝要不行了,离开朝廷后,到去各处游说人们伐纣。

但是没人理他,但是他造反者的名声在诸侯间也因之不胫而走。

后来姜子牙见没人理自己,开始在渭水垂钓,遇到了周文王。

为啥文王要请姜子牙,大约不是神话里的夜梦飞熊,而是因为姜子牙造反者的形象早就深入人心了,而周文王决定反商时,肯定会找这位老牌反商理论家。

这就像晚清一帮大兵在武昌起事成功后,去美国请一个刷盘的回来主持大事一样。

关于姜子牙的身世,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两种说法,一个是周文王在渭水请到姜子牙,高兴的说:

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

还有一种说法是,周文王被囚禁羑里,文王的大臣散宜生等人知道姜尚大才,在渭水边请出靠钓鱼维持生计的姜太公,向他请教解救文王的策略。

姜子牙在商朝为官多年,有人脉,对商朝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让散宜生备了珍宝美女,指点他们给谁送送啥就可以打通关节,很快西伯侯被放了出来。

西伯侯回到封地,就下了反商的决心,既然纣王没有搞死西伯侯,西伯侯就要搞死纣王。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

姜子牙年纪大,经验多计谋广,对商朝又熟悉,所以成了周朝灭商的主力谋士,文王死后,他帮助周武王策划灭商。

武王伐纣起兵之际,按照惯例要进行占卜,烧了乌龟,却显示不吉。

造反这事风险很大,周朝群臣见乌龟说不吉了,都开始打退堂鼓,只有姜子牙力劝周武王出兵。

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彊之劝武王,武王於是遂行。

后世姜子牙以神算出名,但是历史上的姜太公却以不信占卜获得事业成功。

商周牧野之战,纣王战败,鹿台自杀,周朝获得胜利。

这次胜利是姜子牙坚持的结果,他早就预判了商朝的灭亡。

姜子牙是商朝的小官,因为看到了一个可以灭亡商朝的机会,在他的坚持下,周朝代替了商朝。

这一波操作,姜子牙赚大了。

所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3,刘伯温

刘伯温没有民间传说的那么神。

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出山,是一个打包购买的过程。

朱元璋攻下金华后,听说有浙东四先生很有能力,于是花重金请四先生出山。

这四位先生是:刘基、章溢、叶琛,宋濂。

刘基还想象诸葛亮一样,装一把高人,让朱元璋来个三顾茅庐或者渭水拉车的把戏。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

但是朱元璋要饭出身,啥样的流氓没见过,直接不尿刘伯温的矫情,派人拿着尚方宝剑来请刘伯温。

意思很明显,或者你出来为我老朱服务,或者我的宝剑为你服务。

刘伯温很聪明,一看就懂了,马上来觐见朱元璋,献上了《时务十八策》。

如果刘基坚持不出山会怎样?盲猜一下,大约浙东四先生就会变成三先生了吧。

朱元璋给四个人建了别墅,取名礼贤馆。

刘伯温为朱元璋建国出了很多主意,但是,相比于姜子牙张良,刘伯温不是不可替代的。

当时朱元璋手下人才济济,他自己也是牛人。

即使没有刘伯温,朱元璋依旧搞定天下。

民间传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真的有点过誉。

刘伯温真的不如诸葛亮张良姜子牙那样不可替代。

刘伯温有点像梁羽生笔下的大侠,有自己的理想,但是现实往往把他们的理想击得粉碎。

刘伯温也想像诸葛亮张良那样被谋主重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朱元璋不姓刘。

刘伯温结局也是三人里面比较惨的一个。

灭纣成功后姜子牙被封到齐国,齐国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

张良在汉朝建立后,隐居,得了善终。

大明朝建立后,刘伯温也想学张良,回老家隐居,但是,胡惟庸一封奏折刘伯温又诚惶诚恐的回来了,胡惟庸的奏折中说:刘伯温老家有帝王之气。

看到奏折,朱元璋二话没说,把刘伯温的工资断了,吓得刘伯温赶忙进京谢罪,为了打消朱元璋的疑虑,刘伯温呆在京城,不敢再提回家这事儿。

三个人对比,刘伯温晚年生活,算是过得的最郁闷吧。

===============================

文:薛白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