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在阅读本文前点击右上方的“关注”,以后您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农夫也疯狂】分享的关于农村大小事。

进入农历七月份了,马上就要迎来一年一度的农历七月十五了。这是一个在农村里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的地方叫它“中元节”,也有的地方叫它“鬼节”,而农夫的老家这边叫它“七月半”。关于农历七月十五,在北方地区还流传着“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丰收”的说法,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您认为有道理没有?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丰收”什么意思?民谚还准不准呢?

七月十五定旱涝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等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大的干旱或者是洪涝灾害不再会出现了。也就是说如果之前一直是干旱,或者是常常降暴雨的天气,那么到了七月十五这天也就偃旗息鼓了。在北方的很多地区还流传着“大旱不过六月二十四”的说法。意思是说,无论之前多么严重的旱情,到了六月二十四日也会得到缓解。虽然农民朋友也搞不清楚是为什么,但是“七月十五定旱涝”这句老话的准确率还是很高的。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丰收”什么意思?民谚还准不准呢?

八月十五定丰收

既然在七月十五就能定下旱涝了,为什么要到八月十五才能定丰收呢?这是因为农作物却还没有到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正是水稻、高粱、玉米等生长的旺季,尤其是水稻刚好处于灌浆期。而水稻的这个灌浆期就是指从稻谷扬花结束颖壳闭合开始到籽粒成熟的一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可以说是直接影响着当年农民的收成。所以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如何将决定着农民的收成。只有等到了八月十五之后,才能知道当年是否大丰收。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丰收”什么意思?民谚还准不准呢?

从历年的情况来看,“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丰收”的“兑现率”还是很高的。有的人说这句话不太准确,那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普遍适合北方地方。其实,农村里的一些谚语都是过去祖祖辈辈根据自己劳作经验总结来的,是经过多年的经验验证的,有很多的俗语是可以准确预测几个月以后的天气。比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些老话准不准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