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性胃炎具有突发性,一般在排除幼犬是引进食错误而引发的呕吐外,通过患犬的临床表现和胃内异物、胃溃疡、急性胰腺炎想鉴别,就可以初步判断幼犬应该是否患有急性胃炎。而今天我要说的是:如果幼犬发生呕吐的现象,除了是幼犬进食问题外,还有可能是幼犬的急性胃炎引起的。

文/猫狗小当家引言————

现在很多的人们都很喜欢养狗,尤其是从狗狗幼犬时期开始养,这样在伴随幼犬成长的过程中可以与幼犬建立深厚的感情。但凡幼犬在幼小时期都会有这样的症状,那就是经常会呕吐。因为狗狗贪吃,狗狗遗传了他们祖先狼的特征那就是饱一顿饿一顿,当他们看到食物时不会加以控制吃起来就没有节制,而且也不懂细嚼慢咽的道理,这样进食很容易造成幼犬的呕吐。

正是因为幼犬的这一个特点,让很多的宠主遇到自家幼犬突发呕吐时总会认为是幼犬吃的太多、吃的太急的缘故。而今天我要说的是:如果幼犬发生呕吐的现象,除了是幼犬进食问题外,还有可能是幼犬的急性胃炎引起的。

1.什么是犬类的急性胃炎?

犬类的急性胃炎是由各种不同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甚至胃壁的急性炎症,伴有肠炎者又称胃肠炎。急性胃炎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急性外周性胃炎,包括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内周性胃炎,包括急性感染性胃炎和急性化脓性胃炎,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急性单纯性胃炎。其中幼犬易发。2.幼犬急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急性胃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急性胃炎:是由于喂饲过饱,采食腐败变质的食物、饮用污秽不洁的水、误食异物、食物过冷或过热等;投服有刺激性的药物或误食有毒物质:如汞、磷、铝等,刺激胃粘膜的而引发病。喂饲牛奶、鸡蛋、鱼肉等也可引起变态反应性胃炎。

继发性胃炎:常发于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以及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胃肠寄生虫病等等。

3.犬类急性胃炎的症状有哪些?

呕吐和腹痛是犬类急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之一。

其中犬类急性胃炎发病急,呕吐一般在食后30分钟左右出现,初期吐出物喂未充分消化的食糜,以后则未泡沫状的粘液和胃液,呕吐物中有时混有血液、有黄绿色的胆汁或胃粘膜脱落物。

病犬食欲不振或废绝,渴欲增加,大量饮水后,很快发生呕吐而且加剧。由于腹痛而表现不安,前肢向前伸展。触诊腹部腹壁紧张,触诊胃部敏感。由于持续的呕吐,则会出现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体温身高、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检查口腔是,可见黄白色的舌苔、闻到口臭味。4.犬类的急性胃炎如何诊断?

一般来说犬类的急性胃炎根据病犬的发病症状可初步判断。急性胃炎具有突发性,一般在排除幼犬是引进食错误而引发的呕吐外,通过患犬的临床表现和胃内异物、胃溃疡、急性胰腺炎想鉴别,就可以初步判断幼犬应该是否患有急性胃炎。

当发现患犬有突发性的呕吐时且伴随腹痛不安,出现脱水等等症状时,需要带患犬去医院通过胃镜检查依据胃粘膜的变化即可确诊。

5.当幼犬患有急性胃炎该如何治疗呢?

犬类的急性胃炎主要以清除病因、消炎止痛、纠正电解质紊乱为原则。

1.祛除病因。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给以富有营养的流质饮食或短时禁

食。如不呕吐可给予少量的清水,12~24小时后,给予热牛奶、糖水、米汤、稀饭或高糖、低

脂、低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逐渐给予半流质食物,数天后恢复正常饮食。

2.清理胃内有毒物质。初期可用催吐剂,盐酸阿扑吗啡3~5mg,皮下注射或口服,吐

酒石0.05-0.3g;后期给予油类泻剂,液体石蜡或植物油10~20ml,口服,排出胃内残留的有

毒物质。

3.制止呕吐。病犬和病猫呕吐严重或反复呕吐者,尽量不给口服药物。给予甲氧氯普

胺(胃复安)1-2ml,溴米那普鲁卡因注射液(爱茂儿)1~2m,肌肉注射,每日2次;亦可

用盐酸氯丙嗪1-6mgkg体重,或硫酸阿托品0.1~0.2mg,肌肉注射,每日2次。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用复方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盐水、维生素C、维生素

B1、维生素B等混合静脉注射。如有酸中毒和缺钾时,可补充10%氯化钾溶液或5%重碳酸

氢钠溶液。休克者经补液、纠酸效果不佳时,可用升压药。

5.消炎。一般不用抗生素,但是有细菌引起,特别伴有腹泻这,可内服黄连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

6.健胃止痛。可口服稀盐酸、含糖胃蛋白酶、苦味酊、乳酶生等;止痛可口服阿托品、普鲁本辛等。

延伸——

因此,当幼犬突发呕吐时。作为宠主的千万别大意,别傻傻的以为这时正常现象。有可能是因为幼犬的急性胃炎而引起的。当发现幼犬有呕吐不断、伴随腹痛、呕吐物中有血液等时,一定要注意了。

因为幼犬本身各方面身体机能都比较弱,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疾病。因此,当发现幼犬有急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时,千万不可大意,及时就诊,通过排除的方法确定幼犬是哪一种原因而造成的急性胃炎,从而对症下药。同时各位宠主在喂养幼犬是也一定要注意幼犬的饮食,防止幼犬喂饲过饱、采食腐败变质的食物、饮用污秽不洁的水、误食异物、食物过冷或过热而引发疾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