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佘诗曼后来出演《延禧攻略》里的辉发那拉氏,被观众称赞演技太好,赋予了戏中角色复杂的灵魂,可如果你认真看完《金枝欲孽》,你会叹息《延禧攻略》里43岁的佘诗曼完全输给《金枝欲孽》时期28岁的自己。关于佘诗曼和黎姿到底谁应该是女主角,谁应该拿TVB最佳女主角奖,我印象中,媒体和观众就差没开个辩论赛了,后来,还是黎姿拿到了最佳女主奖,那几年黎姿一直被人诟病演技太差,只能当当花瓶,凭借《金枝欲孽》拿奖后,她自己很激动,观众也说终于赢了。

●作者╳林宛央●来源公号╳宛央女子

●配图╳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___

近来重温《金枝欲孽》,看完剧情,又翻看过去种种花絮照,恍然发觉,2003年开拍的《金枝欲孽》,到如今,也快要20年了。

说这部剧是宫斗剧的鼻祖,应该没有人会说一声反对吧。但在我心里,不止这么简单,《金枝欲孽》是一部比《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等所有宫斗剧都更懂人性,也更悲悯的绝佳作品。

佘诗曼后来出演《延禧攻略》里的辉发那拉氏,被观众称赞演技太好,赋予了戏中角色复杂的灵魂,可如果你认真看完《金枝欲孽》,你会叹息《延禧攻略》里43岁的佘诗曼完全输给《金枝欲孽》时期28岁的自己。

不是佘诗曼的演技退步了,恕我直言,是于正的剧往往浮于表面,太过讨好观众的情绪,爱和恨都来得太突然,虽然实现了戏剧上的大起大落,但细腻性、延展性都很差强人意,留给观众和演员回味咀嚼的空间太小。

所以根本就是在耽误佘诗曼这种极其擅长驾驭细腻内心戏的演员。

我爱《金枝欲孽》,就是爱那部戏里绵延不绝欲语还休的细腻情感,关于爱情的、亲情的、友情的,它一点都不快餐,很像是嘴边的一阙词,反复吟咏,也不知其况味到底如何。

戏里的人,也像是古典语境里的段落,表面上看,每一个字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就是迷茫、怅惘、困惑。

像是黎姿饰演的侯佳玉莹,更像是佘诗曼饰演的董佳尔淳。

不管戏中还是戏外,这两个角色,当年都争得很厉害。

关于佘诗曼和黎姿到底谁应该是女主角,谁应该拿TVB最佳女主角奖,我印象中,媒体和观众就差没开个辩论赛了,后来,还是黎姿拿到了最佳女主奖,那几年黎姿一直被人诟病演技太差,只能当当花瓶,凭借《金枝欲孽》拿奖后,她自己很激动,观众也说终于赢了。

这是戏外。

戏里,争的最多的也是这两个女人。

但到底谁赢谁输,我觉得还是要奉上戏中张可颐饰演的安茜所说的那一句:“过了今晚,大家心里就都会清楚,只会有人输,而根本不会有任何人赢。”

是的,后宫争斗,从来没有赢家。因为说到底,那些如笼中鸟一样被困在皇城里的人,从进宫那一天开始就一直在失去。

有的是“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如董佳尔淳和福雅两姐妹。

有的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风主”,从此一生,都际遇如浮萍,徒留无可奈何,像是如妃。

也有的,是输在自己那一颗纯良美好的心,一点一点,随着梧桐叶黄,滴漏声断,而被蚀磨殆尽,如一开始只是想出宫做个平凡女子,后来却不得不留在宫中的安茜。

她们都输了,但说真的,比起《延禧攻略》,比起《甄嬛传》,这部剧里的每一人,都让我觉得输也输得好看。

因为越往后,她们越不想争,也越明白,在这个人人都做不得主,人人都在谋算的地方,每个女人都掩着无数辛酸——她们本是天涯同命人,何必相煎急。

董佳尔淳前半部,一直都在争,一直都在谋算。到了后半部,若说输,没有人比她输的更彻底:

亲生的姐姐就在身边,但是不能相认,最后还连累得姐姐为了救她,而选择服毒自杀;

自己敬重了一辈子的义父,根本就只不过把她当作一枚棋子,随时可拿起,随时亦可抛掷;

真心待她的义母,最后也为她而死;

她全心全意爱着的孙白杨,却只爱那个和她争斗得最厉害的侯佳玉莹。

可输成这样,尔淳也全无怨恨,甚至甘心情愿想要成全孙白杨和侯佳玉莹。她最后的想法只是,自己已经得不到真正的爱情,那么有一个人得到也是好的。

尔淳到最后是那样那样希望看到一点圆满。哪怕不属于自己也无所谓,她只是还想相信人世间有真情。

所以我才说,比起《延禧攻略》里到后来为了权势而渐渐面目全非的辉发那拉氏,当年的佘诗曼输也输得体面。

这份体面在于,她最终捡拾起了人性里的高光时刻——悲悯待人。

不光尔淳如此,剧中的其他主角同样如此。

侯佳玉莹看起来最果决狠辣,但其实从来都是嘴硬心软,尔淳为义父争,玉莹为母亲争,这两个女人其实从来都没有为自己活过啊。

玉莹最后死,同样也是因为悲悯家族命运,所以她用自己的死成全母亲的体面,一如当初她用自己一生的荣华富贵成全孙白杨的命;

如妃,真正经历了人情冷暖之后,对宫斗早已厌倦,只想守护真心。她到最后,选择自己留在宫里,同样也是悲悯,既想要成全那些离开的人,更想以一己之力,成为羽翼,守护那些可能被皇后残害的女子。

安茜,从始至终,其实都懂后宫艰难,所以哪怕为了复仇,她也从未完全丢掉自己的良善。我尤其喜欢最后她对尔淳说的话:

如妃做不到的,她希望我能做到,而如今我做不到的,亦同样地希望你能做到。

那件她希望尔淳能代大家去做的事情,就是离开紫禁城,离开那个被四面红墙围住的鬼地方,因为那里只有怨恨和失去,正正没有自己。

15年后再回顾,在四月末洒满阳光的屋子里,我依然哭得不能自已。因为更懂那些命运跌宕的后宫女子了。

安茜希望尔淳去做的仅仅是做自己那么简单吗?

她希望尔淳去做的,是代她,代如妃,代玉莹,代从来“花开花落赖东风”的千千万万女子,去看一眼更大的世界,去感受那些她们从未体验过的真实的,干净的人生。

一生如囚鸟的命运,太难了。

所以要拼命贪一点温暖,贪一点爱,贪一口自由的空气,贪一点人性的美好。

《金枝欲孽》斗到最后,其实只有和解、悲悯,只有人与人之间在争斗过后突然达成的某种心照不宣——人生从来不易,如果真的还有美好可寻,不如让我们心怀期待,心存珍惜。

这就是我觉得《金枝欲孽》,比《延禧攻略》比《甄嬛传》都高级的原因。

《甄嬛传》其实是人性的悲剧,因为它是真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延禧攻略》就不说了,纯粹只是个爽剧。

而《金枝欲孽》,铺陈悲剧,但最后又苦苦于荆天棘地中挣扎出一点美好的希望。它在我心中是一出,如《红楼梦》一样的咏叹调。

我写的这么好看,请记得点个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