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Angelababy参演《寻龙诀》,出演的那个角色从高处掉落死亡的瞬间,有网友打趣说,仿佛听见“Angelababy out”的声音突然响起,而邓超在《银河补习班》中给人的感觉也确实差不多,那些跑男中的什么“we are 伐木累”之类的陈词滥调换了一种方式都在这部电影里重新演绎了一遍,那些大爱无疆,笑容温暖的样子和说辞像极了许巍后期的口水歌。从结构上看,《银河补习班》让长大成人的男孩成为宇航员,在外太空的生死关头回忆起自己平凡又伟大的父亲,以此回溯来串起自己儿时与父亲的点点滴滴,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如此平实的题材嫁接到一幕太空歌剧般的桥段之上,或许邓超和俞白眉觉得,老实本分地讲述这个故事过于朴素了,可这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朴素,不够真切,不够有现实的粗粝感。

影片中充斥着感人的父子情,同时还有对应试教育的反思,以及关于追寻梦想、努力拼搏、百折不挠等正能量。然而,实际观影下来给人的感觉却是一部冗长的说教片。 笨拙却又奋力 在经历了大规模的撤档之后,除却那些原本就毫无存在感的边缘小片,《银河补习班》差不多是唯一一部得以幸存又没有改名的暑期档国产片了。邓超加俞白眉的搭配,说实话,很难让人产生什么高期待,而最终的结果确实也印证了此前的预期。 它是很标准的“邓超+俞白眉”的产品样貌——想搞笑但笑料不足又尴尬,想深情但感情浅薄又煽情,说理滑落成鸡汤,想写沧桑巨变但沦为晚会年代歌曲大联唱,自以为到处布满金句实际上不过是上个世代的互联网过气梗。 影片讲述了在浩瀚太空中,白宇饰演的宇航员马飞遭遇意外状况,在生命处于绝境时,回忆起自己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是东沛市的一位著名建筑工程师,他还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火炬手,也是儿子马飞心中的偶像。但由他参与设计的东沛大桥突然坍塌,马皓文替单位背黑锅坐了七年牢,影片的多数矛盾也都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妻子(任素汐 饰)与他离婚,儿子马飞也被同龄人欺负。等他减刑提前出狱时,已经是1997年。申诉无门的马皓文,还遭到昔日朋友、同事的非议和侮辱。可以说几乎所有人都在与这父子俩为敌,宛如一场比惨大会。 在马皓文入狱后,马飞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倒数第一,不是上课看小说,就是干脆逃课,最后被教导处阎主任(李建义饰)开除。于是刚刚出狱的马皓文当着众多师生的面,跟阎主任打一个赌,阎主任说如果马飞期末考班级前十名就不开除他,马皓文说:不是班级前十,而是年级前十。这也是全片最燃的一刻,马飞到底能不能进入年级前十?马皓文又是如何将马飞培养成一个宇航员的? 这是电影叙事的主线,也是电影片名的由来,所谓的“银河补习班”,就是父亲对儿子的补习。其中最经典的一段是当马皓文问马飞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时,马飞说“上清华北大啊”,马皓文说不对,这是过程,并不是目标。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初始听到这段话时觉得很燃,然而这种鸡汤式的语句充斥着全片时,就显得十分突兀了。 这种观影感觉,让人想起了邓超曾主演的另一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只不过是从文艺范变成了心灵鸡汤。片中的马皓文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他经常带儿子游山玩水看航展,满足儿子各种需求。 可这种教育方式美好的不像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学习的确是需要劳逸结合,但片中呈现的只有“逸”,却没看见“劳”。马飞由倒数第一进入到年级前十的这一个过程着实太过理想化了。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有些国产电影跷着脚摆出一副浑不吝的样子,恨不得大大方方地叫嚣,“我就是来圈钱骗钱的你能怎样?”但《银河补习班》绝不属于这一类,它有着一股特别特别努力想做好但就是才华达不到的心酸。有点像我们读书时班里的那几个后进生,每天埋头苦读,假期补课,习题成堆,但就是不得要领,你说这是为什么?可能就是不适合做这件事吧,那样子笨拙却又奋力,以至于旁人都不忍再去说些什么。 从剧本层面看,能看得出这部电影的主创极其努力地在筹划对白,编排情节,制造冲突,但就是全都无效,人物立不住,情节也疲软,感情戏强弩、说教又鸡汤,总体看起来特别幼稚,像极了中学生写的那种反对应试教育的作文。 一场虚妄的父子童话 这一类电影应该首先竭尽全力讲好故事本身,然后,那些意義、价值、观点会自然流露氤氲。 但是《银河补习班》本末倒置,典型的主题先行,先提出一个观念——应试教育填鸭教育不好,素质教育能力教育重要,然后围绕这个主旨罗织情节证明己方观点,而这情节和故事中根本没有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它极其平缓、毫无张弛,商业电影中最基本的小悬念、大悬念、小冲突、大冲突、终极高潮等等标配都没有达成。 这电影中所讲的事,是我们这一代都曾亲身经历过的,那些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教导主任,眼色各异的老师,题海战术,封闭如监狱般的校园,高考后的撕书狂欢……对这一切的切肤之感,让观看这部电影变得非常尴尬,因为我们知道真实的样子,对比起来,《银河补习班》无论其中光影的调子还是讲述的语气,都更像一部给孩子看的儿童片,而不是一部以成年人为主要受众的现实主义电影。它更像个童话故事,到处弥漫一股让人泄气的虚假感。 毛坦厂的新闻,高三的影像记录,哪个不比这段人造的父子情更真实动人?但显然,邓超和俞白眉不忍也不会凝视那些真实的残酷和残忍,又无法真的超脱于那些具体的现实细节做精神化的表达,最终首鼠两端变成了不伦不类的“童话现实主义”。 除了这些表达方式和情节设定的不足,《银河补习班》的人物塑造也是失败的,它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脸谱化,无论是那个有着朴素正义感的年轻班主任,还是看起来呈现了多面复杂性的教导主任,实际上仍然都是扁平的,因为这些角色仍然没有甩脱“典型人物”的塑造方式,这些角色太像20年前那种所谓的“报告文学”中的样貌了,看似有血有肉实则仍然属于宣传样板。 更不要提邓超所呈现的父亲,父亲和父子关系是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母题之一,它有着太多的可开掘空间,但显然,这部电影的主创缺乏向纵深探索的能力和意愿,只让这个角色一刻不停地宣讲道理,灌输鸡汤,令人徒生厌烦。 从结构上看,《银河补习班》让长大成人的男孩成为宇航员,在外太空的生死关头回忆起自己平凡又伟大的父亲,以此回溯来串起自己儿时与父亲的点点滴滴,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如此平实的题材嫁接到一幕太空歌剧般的桥段之上,或许邓超和俞白眉觉得,老实本分地讲述这个故事过于朴素了,可这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朴素,不够真切,不够有现实的粗粝感。从某个角度去看,这样的设定意外成为了一种隐喻,宣告了这部电影呈现方式从根底上的矫饰。 不得不说,综艺节目对邓超的伤害太大了,这部电影里,他仍然是一副综艺咖的样子,无论任何磨难总能逢凶化吉,时刻准备着说出鸡汤金句给人们打气。 当年,Angelababy参演《寻龙诀》,出演的那个角色从高处掉落死亡的瞬间,有网友打趣说,仿佛听见“Angelababy out”的声音突然响起,而邓超在《银河补习班》中给人的感觉也确实差不多,那些跑男中的什么“we are 伐木累”之类的陈词滥调换了一种方式都在这部电影里重新演绎了一遍,那些大爱无疆,笑容温暖的样子和说辞像极了许巍后期的口水歌。

我们的校园生活、教育话题中有着太多值得书写的内容,但有些,创作者不屑于去书写,而另一些,例如霸凌和暴力无法登场,被应试和习题碾轧的灵魂也都喑哑无声,当一切更真实的内容都纷纷退避,或许只能留下这样不疼不痒镶嵌着夕阳余晖大光圈的虚妄父子童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