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二岁的我,做事情犹犹豫豫,不知道该做什么样的决定,从小被父母掌控的孩子,会缺失自己做主的能力,犹豫不决,考虑的因素太多,所以往往会错失很多机会。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像明玉这般有能力,加运气,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哥明哲清华毕业,又考了美国斯坦福硕士,苏母引以为豪的大哥,最后还是失业,养不起家。

有多少孩子都是被父母的为你毁了一生? 作为一个经常听到父口中的我们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的孩子,我想我有绝对的发言权! 还记得前一段时间特别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明兰为什么到最后过的最好,而墨兰却很惨。归根结底是明兰有个明事理的祖母盛老太太,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她明白只有教会孩子独立,不管哪方面的独立,孩子才能在以后的家庭和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让孩子一味的听从自己的想法和安排,掌控她的一切。

掌控一词用得好,叫运筹帷幄,用的不好,就叫监视。墨兰最惨就是因为有个掌控她的母亲,让她嫁有钱有势的人就要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嫁,美其名曰,为她好。如果不嫁就对不起她这个母亲,儿子长枫科举没中,也被她骂的半死,害她没好日子过了。孩子就是她过好日子的私有财产。虽然她也爱他们,但这爱里未免参杂了太多功利。 《都挺好》里面,苏家生有2个儿子,1个女儿,女儿最小本应是家里最受疼爱的一个,事实却相反。苏爸胆小怕事,苏母强势重男轻女。两个哥哥早饭是火腿加鸡蛋,明玉只有泡饭。中午吃饭,苏母夹鸡腿给两个儿子,不给女儿。为给大哥去美国留学卖一间房,为给二哥结婚买房卖两间房,最后明玉没地儿住,明玉本有读清华的能力,苏母不愿出学费,求人给弄了个免费师范生的名额。18岁就一个人离家,发誓再不回这个家。 当苏母去世,大哥从国外赶回奔丧,问明玉咋回事,明玉说的就跟别人家的事一样,没有亲人去世的悲伤。明玉靠自己在外辛苦打拼才有了后来的一切,如若她没有成功,过的不好,苏母是不是罪魁祸首?如果她还活着,估计明玉一辈子都不愿回到那个家。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像明玉这般有能力,加运气,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哥明哲清华毕业,又考了美国斯坦福硕士,苏母引以为豪的大哥,最后还是失业,养不起家。最后是明玉帮他找的工作,让他得以重振。苏母自己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为了弟弟能在城里工作,嫁给了一无是处的城里人苏爸,自己过的不幸福,受原生家庭影响,她把自己所有的愿望和情感都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对女儿更爱一些。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一直受父母的掌控,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会在后来的生活中过的如此疲惫不堪,以至自己的恋爱,择偶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走了太多弯路。 从小一直都被父母的为你好熏陶,以至于父母替我们做了太多决定,恋爱中,很多事情都是我妈说我妈说,导致我们很多不必要的争吵,是啊,感情是我们两个人的,不是我妈和我男朋友的,可是在我们两个的感情中我说的最多的都是我妈说。二十二岁的我,做事情犹犹豫豫,不知道该做什么样的决定,从小被父母掌控的孩子,会缺失自己做主的能力,犹豫不决,考虑的因素太多,所以往往会错失很多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 苏珊·福沃德《情感勒索》里说,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动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会用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勒索我们,我们如果不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就有苦头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 1.扭转轻易妥协的行为模式。 2.非防御性慢慢沟通。 3.解除恐惧感,解除责任感,解除罪恶感。

面对旧感觉,作出新回应,才不会被掌控。人生才会活的更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