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21日上午9:00,2018年中国城市足球联赛外围赛沈阳赛区夏季联赛进入第三轮争夺。在沈阳哥德杯世界足球公园,一场丙组焦点战上演,经过90分钟激战,文化宫队8-3战胜佳朋队,豪取三连胜。此役,文化宫队的王维光独进四球,周轶梅开二度,施峥、周立公各入一球,佳朋队的王彬完成帽子戏法。

赛前双方握手

文化宫队主力阵容

佳朋队主力阵容

谁说足球只是年轻人的游戏?

据介绍,本次夏季联赛由铁西足协主办,东泽体育承办,分成三个组别:甲组、乙组和丙组,其中丙组设置丙A和丙B,共有40支球队参赛,赛事跨度将为期两个半月时间。这也是铁西足协继春季联赛之后,本年度的第二项赛事。据透露,夏季联赛之后,铁西足协还将在十月份进行一届杯赛。两个联赛+一项杯赛,全年三项赛事,会激发出业余足球爱好者的参与热情!

赛前双方致意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宫和佳朋两支球队建队时间均超过十年,自1981年以来,文化宫队更是有着37年的建队历史。两队绝大多数球员刚入队时还都是20左右岁的毛头小子,如今文化宫队的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年龄最大的球员甚至已经到了60岁的退休年龄。而佳朋队平均年龄也已接近40岁。因此说,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底蕴之战。这两支球队是沈阳业余足球圈子里的老牌代表,他们建队至今,不经意地散发出时间的味道。两支球队也在无声宣告:谁说足球只是年轻人的游戏?

佳朋球员射门

王维光独中4球闪耀全场

本场比赛由于是上午9点开球,对于早场比赛,显然文化宫队更为适应,谈及原因,文化宫队球员王维光介绍说,“球队大多数人员多年来已经适应了早场比赛。比起9点开始的比赛,我们过去三十多年来,很长是一段时间在沈阳铁西工人文化宫体育场,早晨四五点钟就组队开踢,那是一段关于晨练的特有记忆,很有时代感。”

王维光(右)参加新闻发布会

王维光回忆说,“我们这个队是在1981年组队,最初一共有38个人,说是球队吧,其实也是一群志同道合的球友在一起踢球,为了锻炼锻炼身体。谁也没想到,一踢就是三十多年。准确来说,到现在我们文化宫队已经在一起踢了37年。当初就是啥呢?有一群人在一起晨练,练着练着就踢到一起去了。严格说来,真正成立球队,应该在1983年之后。”

双方在比赛中

本场比赛,打进4球的王维光成为球队获胜功臣,谈到文化宫队的历史,王维光如数家珍,“最开始咱们的人员构成,主要就是纯业余的,没经过科班培训的,当然后来也有专业队下来的。总的来说,真正业余的球员能在80%以上,咱们还是以业余球员为主。”

安萌当年四点钟起床义务为球友划线

谈及沈阳业余足球联赛发展进程,王维光表示,“我们最开始是参加沈阳市总工会组织的足球赛事,当时每年都有,直到1987年以后,慢慢地开始有个体组织的联赛了,一些赛事渐渐地不再跟工会挂钩。那时沈阳的足球氛围是非常火热的,经过这么多年,我们能一直坚持下来,不得不说非常有凝聚力。”

裁判坚决判罚

过去这37年,文化宫队同样也是沈阳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同样也是时代变革的经历者。安萌作为这支球队的领队,还跟记者分享了一段有趣的往事,“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宫体育场,还是土操场,那时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人造草,更别提天然草皮了,当时想都不敢想。但当时呢,我们为了把比赛搞得更专业,一些细节都得亲力亲为。比如没有球门,怎么办,咱们自己人想办法做啊!”这时在一旁的文化宫队球员老薛说,“当年谁大早晨四点多起来划的线?这得让安导说一说!”

双反拼抢激烈

“甭提了,还不是因为就好这个,就乐意踢球么,当时咱们为了踢球,我早晨四点多起来到文化宫划线!”安萌回忆说。“能划直流么?”安萌回应,“那时候咱们都有划线机了,那线划的绝对到位。当时像肇俊哲、徐冀宁、徐亮他们小时候都跟我们一起踢,那时候他们还是一群孩子,后来进入专业队都踢出来,成了大腕儿了!”说着,安萌身边的老队友们都笑了。

赛后文化宫队集体合影

实际上,这支文化宫队还曾拿到过辽宁省冠军,据《沈阳晚报》报道,“1996年,辽宁省第七届运动会,文化宫队参加成年组的七人制比赛,最后拿到冠军。”

队友离世如同失去亲人般悲伤

当然,在30多年的时间里,足球带给人们的并不一定全是美好记忆,比如队友因病离世,同样会给文化宫队的老队友们带来悲痛之情,毕竟在一起踢球的时间太长,球员之间的感情,早已亲如一家人。

安萌回忆道,除了一些工作调动以及身体欠佳的个别球员,多年来我们球队人员非常稳定,安萌回想起当年的队友老兰时说道,“当时我们家庭条件普遍都一般,物资相对也比较匮乏,老兰(兰换立)那时候总给球队提供一些比赛或训练用球,同时帮着组织比赛,在当时那个年代借了老大力了。可惜了,老兰因病离开了我们,走的时候,就差一周时间啊,最终连60岁生日都没过上。”

激烈拼抢中

父子同上阵成夏季联赛经典镜头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令人感动的一幕。尽管文化宫队整体年龄已高,但这支球队并没有忽视“新老交替”,如今王臣作为队中相对更年轻球员,目前已成为球队的主要力量。他带球行进过程中展现的爆发力和柔韧性,让不少文化宫老球员就像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一样。

王臣(左)和父亲同场竞技

如今的王臣和父亲同场竞技,为了文化宫队争取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赛后,王臣和爸爸在场边合影的瞬间,成为沈阳夏季联赛的经典镜头。

易纪伟坦言文化宫队是佳朋榜样

和文化宫队30余年的建队史相比,佳朋队虽没有这些老大哥在一起踢得时间长,但在沈阳业余足球圈,能在一起踢了十多年球的佳朋队友们也同样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当然也是沈阳业余足球联赛过去十多年的亲历者。

在佳朋队和文化宫队正式比赛之前,佳朋队球员易纪伟就表达了对文化宫队的尊重之情,“说心里话,这支球队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一起踢了这么多年,而且每次他们比赛人员出席的非常齐整,几乎能保证在20人左右,这非常不容易。”

每球必争

本场比赛,佳朋队大比分输球,从场面来看,文化宫队的传控更加娴熟,打得更加游刃有余。相比之下,佳朋队经过开场之后10多分钟的有声有色攻势之后,进攻势头渐渐衰弱。这一方面原因有文化宫队进入状态相对较慢,而后开始对球的控制更为合理,另一方面与佳朋队自身出席人数相对较少有直接关系。炎热的天气,缺少轮换,使得比赛进行到第二节时,佳朋队场下替补球员就很无奈,“对手这一场可轮换的球员太多了,俺们可用的轮换球员满打满算就一两个人,这球还怎么踢……”

佳朋顽强风格神似克罗地亚

对于本场比赛两队交锋,易纪伟表示,“这是两支深厚底蕴球队的碰撞,赛前当然希望赢下这场比赛,享受足球快乐的同时,争取每场比赛胜利。”

谈到佳朋队的风格特点,易纪伟结合着不久前刚刚落幕的世界杯表达了个人看法,“我觉得我们队的风格更像克罗地亚多一些,全队拼劲十足,虽然没有太出类拔萃球员,但我们自己球员都有拼劲,在草根联赛领域也可以踢出高水平。”

作为沈阳业余足球成立年头比较长的球队,易纪伟并没有过多地回忆历史,但他简短的话语依然藏着很大信息量,“想当年,我们也都是二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如今都差不多是年近四十的状态了。”

如果踢不上球在家憋得很难受

众所周知,业余足球队由于球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甚至居住地点相距较远,因此长期坚持在一起踢球非常不易,说到坚持的秘诀,易纪伟说,“球队能坚持到现在,因为我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从小到大的同学,还有社会上朋友的朋友。主要原因就一点,我们都对足球充满热爱,一直有这个理念,只要身体允许,每周就必须踢一场。如果因为一场球踢不上,都会在家憋得很难受,这就是我们坚持的唯一理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