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初

从吴大海村南出来,是四顶山下的旅游步道。沿这条步道大约1公里。来到靠山杨村。


魅力环巢湖:靠山杨(一)风水

眺望姥山岛




靠山杨村,顾名思义,是杨氏聚居的村落。杨氏始祖名杨诚,字无二,有兄弟杨贵,二人都是元末明初人。其兄跟随巢湖水军赵伯仲,后在山西定居。而杨诚在定居在四顶山下,“公性好山水,值元末之乱,自宣城柳树村卜居肥东,观朝霞之秀气,望巢水之荣光,知此间必有钟毓子孙者,遂背山面湖而居焉。”(《杨氏宗谱》)从族谱中看,杨氏显然是看上了四顶山的好风水,所以才定居于此,建立了靠山杨村。


魅力环巢湖:靠山杨(一)风水

整修后的民居




从航拍中看,靠山杨确实是一个风水极好的村庄。它的背后紧靠着四顶山的山麓。村前是层层的梯田,一直到到达巢湖岸边。靠山杨的整体形貌,形似矩形。东西方向窄,南北方向长,大概有五六条主巷道。这些主巷道,都对准南部的一口大水塘,水塘呈矩形,东西方向是80米,窄边是40米,长宽比为2:1。这个大水塘南部塘埂边,又有一个水塘,长边大约60米,窄边大约35米,南部塘埂向内弯曲呈弧形,此塘和上面池塘之间,有闸门控水,上部池塘满,则流入下塘。下塘之南,则为梯田,皆成月牙型,层层叠叠,约有五座,直到最下端,又有一口半月形水塘,弧边对内,直边对外。大概只有3亩左右(图1)。


魅力环巢湖:靠山杨(一)风水

图1




从这一水塘往下,地形突然向下,呈断面跌落。在跌落处,有一片小竹林,内有一个出水口,将上方的所有落水向下释放。此处向湖滩直线距离大约200米,但曲曲折折,要经过一些小水塘、沿途杂草丛生,但颇有野趣。这一片是靠山杨村主要的出水口,有大水沟从中冲出,水流直入巢湖(图2)。


魅力环巢湖:靠山杨(一)风水

图2




穿过这片杂草,则可以往下直到巢湖岸滩。靠山杨段的岸滩毫无遮挡,从南到北,长约500米左右,形成弧形。在此沙滩边,近可见黑石嘴上的点点建筑。及从建筑后显露的姥山塔塔尖。远处则可见巢湖姑山浮于水面。湖天一色,与此为胜(图3)。


魅力环巢湖:靠山杨(一)风水

图3




这是靠山杨村的中心轴线上的景观。这一轴线略向西南偏斜,大约30度左右,似乎经过精密的设计。这种设计,在巢湖北岸称为“九龙攒珠”,是明代洪武年间,南方移民者传播到北方的村庄规划技术。在此一片区东西,又各有两片小村,两村各有一个水塘,也有1、2条巷道将流水引入塘中。东边的一座呈带状,是村庄的入口。塘边有一排古树。簇拥着池塘。村标设置在树下。北边的池塘比中间的略大些,大约占地7.5亩。这7.5亩的池塘形象一个铜钟,直边对外,弧边对内,塘边植物丛生,郁郁葱葱(图4)。


魅力环巢湖:靠山杨(一)风水

图4




靠山杨村,就是由这三个池塘及池塘边的小村构成的。这三个小村,形成一轴为主,两翼拱卫的态势,使得小村宛如张开双臂,拱着怀中的三个明珠。形成非常巧妙的形态。


魅力环巢湖:靠山杨(一)风水

整修中的民居




这种巧妙的空间形态,当然不能说一定完全是早期风水师设计的,也可能存在历史的偶合。无论如何,这个小村代表了长临河传统村落建造中一种完美的风水格局,是毫无疑问的。

最忆是巢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