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庄园,常氏家族宅院建筑群,辉煌时期占地六十万平方米,房屋四千多间,小园林13处,后因各种原因被毁。虽然现在只开放了十二万平,但也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是常万达为三个儿子、十个孙子修建的,内有“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这样的土豪宅邸,在古代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常家庄园的东北堡门,高24,宽15,碉楼耸立,易守难攻,上书“敦艮吉”,敦:厚道,艮:东北方位,吉:吉祥。代表老祖宗厚道,渴望吉祥,可惜还是遭遇强拆。原先八道门用作防御,现在只剩一道用作检票。

往里走,首先看见常家祠堂,门前一对雕花大旗杆,左侧围栏暗八仙:鱼骨、笛子、花篮、荷花、葫芦、阴阳板、大宝剑、蒲扇,右侧八吉祥: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法螺。封建时代,旗杆代表荣誉,家族中取得四品以上官位才能竖此旗杆,常家一出就是46位,荣誉感爆棚。

正门对面,八字照壁,上刻“寿”字二百四,书法各不相似。代表“主人健康长寿,家族人丁兴旺,四世同堂”的愿望。左边一鹤为仙禽,代表长寿,右侧一鹿为瑞兽,寓意国泰民安,看得出老祖宗不仅心怀家族,也胸怀天下,必是仁德之君!

院内种植槐树松柏,寓意“槐荫子孙,万代长青”。四四方方一正院,雕梁画栋一献厅,祠堂正院被献厅隔成上下两院,上院供奉祖先牌位,下院用来祭祀。

正厅门上牌匾书“本支百世”,寓意常氏家族源远流长,百代兴旺。

静而思,静而学,静而乐,“静”是老祖宗对园林的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赶脚,所以常家修建了“静园”,占地八万多平方米,供常家人休闲娱乐。紧挨祠堂的是四园林之一的杏园-----常家最早的园林,杏园里边完全木有杏树,取名杏园,一是因为孔子最初在杏坛讲学,开创儒学;二是每逢杏花开,各地考生进京赶考,所以杏花又叫“及第花”。

道路两旁,树木成荫,环形花架下,虎皮石上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一句家训,寓意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这才是做人的节操!中央石台上,孔子讲学忙,有孔夫子在此激励,家族子弟们不成材都难!

八卦影壁,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探求真谛!八卦两侧花墙影壁,牡丹、青莲、菊花、梅花代表一年四季,菊花上刻花猫蝴蝶,寓意主人益寿延年。设计寓意深刻,手法细腻无比,堪称无上的艺术品!

穿过杏园,来到狮园,两侧花墙上,镶嵌镂空砖雕,称之为“双层镂空博古图”,题材采自各朝代青铜器皿、宝鼎等,画面为文房四宝、画轴拂尘、花草纹饰,整个画面高雅脱俗。狮园狮园,无狮不园,皆是石狮,大小不一,石质多样,风格迥异,压邪镇凶,堪称利器!真狮子聚在一起叫吓人,石狮子聚在一起才叫壮观!

四狮照壁,一母狮,仨幼崽,其乐融融,寓意事事如意,四时同顺,四世同堂,人丁兴旺。上方仨字“福禄寿”,顶部琴棋书画,往下有梅兰竹菊松,书香四溢。走过小石桥,看见观稼阁,名曰观稼阁,上楼可观稼。上楼!

楼前望,整片园林,尽收眼底,凝神呼吸,心旷神怡

楼后眺,万亩良田,葱葱密密,大好收成,只在朝夕。看到如此景象,怎能不让人心胸开阔,喜上眉梢!

走出观稼阁,行至遐园。这一洼水就是常氏子孙的专用洗笔池,先有王羲之洗笔染黑池水,后有常氏子孙后代纷纷效仿。族中子弟历代考取秀才、举人、进士等功名的达146人之多,这都是有原因的!绣楼,古代女子十三上楼,十四待嫁,十五出嫁,十六抱娃,上的“楼”就是绣楼,也就是说,古代的妹子们出嫁前两年都要在楼上待着,楼下有丫鬟伺候着,天塌了都不能下来。

四园区之一的可园,小巧玲珑、姹紫嫣红。

最具艺术气息的场所-----石芸轩书院,院中苍松翠柏、四季花木与楼、亭、廊、堂交相辉映,奇石点于树下,清池凿于庭中,池上状元桥过,门前状元郎出!以四大名石之一的灵壁做影壁,画龙点睛,遐想无边!

前院四周,四亭三廊,四亭分别以论语中的“邻有德”、“志于道”、“学而思”、“思无邪”命名,是常氏子弟的琴亭、棋亭、书亭和画亭。

正厅为界,分前后两院,前院又以三门牌楼分为上下两院,整体呈三进式院落。正厅中居住的是本堂的一家之主-----常万达次子——常怀玗的次子——常秉郡。

​南常一条街是看不到了,现存只有北常一条街,现存建筑也都分布于街北,从街上走过,除过各个堂口的名字,进士第、大夫第的牌匾也格外醒目,不仅是书香门第,也是上官门第!院落都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虽是院通院,但都有严格的上下院之分,家族等级划分明确,规矩严谨,从无越界!

庄园结构布局严谨,整齐有序,豪华而不外张,大气而不失典雅。逛一圈下来,只感觉气势磅礴,书香弥漫,雅而不俗,华而不奢,阵阵浓郁的艺术气息围绕身旁,并深深滴感受到老祖宗心系家族子弟、胸怀天下的胸襟,也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造出如此绝妙的厅堂!

从太原乘坐901路到榆次老城,再转坐12路直达常家庄园,全程2~4小时

门票价格80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