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棺后 惊现墓主人身穿丝缕玉衣,贴身随葬品有龙钮“文帝行玺”金印和一枚青白玉篆刻“赵眛”印,后来经过考古人员精心研究,确认这处墓冢就是西汉南越王国第二代国王南越文王赵眛的陵墓。随着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莲花山古采石场及横浦关、阳山关、赵佗城、秦城等南越古国遗迹的考古发掘,一个神秘的文明古国逐渐完整而清晰地浮出水面。

广州一处施工单位在开掘楼房的地基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块平整的大石板,机警的负责人马上联系了考古人员。

考古人员慌忙赶到现场进行多方勘测,认定是汉代彩绘石室古墓。在墓室周围没有陪葬坑,整个象岗山由其独占,初步确定墓主人是一位地位显赫的权贵。

开棺后 惊现墓主人身穿丝缕玉衣,贴身随葬品有龙钮“文帝行玺”金印和一枚青白玉篆刻“赵眛”印,后来经过考古人员精心研究,确认这处墓冢就是西汉南越王国第二代国王南越文王赵眛的陵墓。

陵墓中的随葬品规模非常好大,有十五名殉葬人和一千多件珍贵的随葬品。随葬品以南越文化特色的金器、银器、铁器、玉器、铜器和陶器居多,尤其是出土的雕镂精美的玉器,堪称汉代玉器之大赏,还出土了大量具有汉、楚、越文化特色的青铜器,也属世间罕见。

墓中还发现了“帝印”封泥,文字结构却与玉印的“帝印”二字有别。以“帝印”为文,又用作缄封一般物品的凭证,可以认定这枚印玺具有宫印和私章的两重性质,

随着一件件文物的出土,沉睡地下两千年的南越王墓终玉得见天日

南越文王赵眛墓历经各代盗墓贼竟可以免于灾祸,完整给世人呈现出如此浩瀚的景象,不得不说是极为难得的幸运。

盗墓渊源与古远的社会现象,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曾发现过有盗墓的踪迹。后来发展出了以盗墓为业的盗墓贼群体。盗墓者如八仙过海一般、各显神通,盗墓者的工具千姿百态,盗墓的手段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

为防止被盗墓,墓主人生前就想好了各种应对的策略。最常见的反盗墓是隐蔽墓址,使盗墓者不知墓室在何处,“疑冢”的大量涌现就是来源于此。还有甚者将墓室建造在奇山险峰之上来阻止盗墓贼的步伐,或在墓室中设置机关暗器来反盗扰。

墓室中看着表面富丽堂皇 而暗阁中却深藏重重杀机。历朝历代的盗墓者都倾心于南越国的珍奇异宝的,做着掘墓来发财的美梦,踏上寻掘陵墓的漫漫征途,纵使因此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在盗墓者的眼里,南越王墓就是一个谜。虽然他们对探求墓址、寻觅宝藏从未停止,但也未动南越王墓分毫,它依然像一位隐士一样安详地卧于青山绿水之间,未露半点峥嵘。

南越文王墓的挖掘,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一石激起千层浪,被人讥讽为文化荒漠的岭南为之震撼。广州市将原址保护起来并在此建成南越王墓博物馆,一时间,游人如织,人们争相传诵南越史事。南越文王墓的发现使得南越古国进入公众视野,开启了人们对遥远古国的寻觅之旅。

曾经雄踞岭南、威震万里边陲的南越古国,虽然最终湮没于西汉大一统的版图之中,但在立国近百年中发生的恩怨情仇、是非纷扰,历经两千多年的孤寂后终于重见天日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文化的子系统,她以其浓郁的南国风韵而独树一帜,为中华文化大家庭增添别样的风采。

随着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莲花山古采石场及横浦关、阳山关、赵佗城、秦城等南越古国遗迹的考古发掘,一个神秘的文明古国逐渐完整而清晰地浮出水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