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细说福州林觉民、冰心和林微因那些不为人知的关系和尘封的故事!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

“冰心故居”和“林觉民故居”

是融为一体的,

一个纪念馆挂两块牌子。

其中有什么样的渊源故事呢?

而怎么又和林微因扯上关系呢?

且听小鱼娓娓道来!

(图片来自网络)

  林觉民故居

此宅原属林觉民所有

林觉民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86号,

(杨桥路与南后街交界处),

旁边就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三坊七巷,

距今已有2200年,

于唐五代形成,至明清鼎盛,

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林氏家族是清末有名的望族,

林觉民故居坐落是坐西朝东,三进,房屋四周有风火墙。

在第一个进入口和第二个进入口之间有一条长廊,

长廊两边中有翠竹。

在第三进大厅的两旁有前后厢房。

天井的两旁分别为南院和北院。

每个院落当中都有井,

而且种满了花草,很是清新雅致。

一些封建文人,最喜欢这样的景色,

满腹的墨水,在这样清雅的环境当中才能怡情养性。

林觉民的声名遐迩是因为他的《与妻书》

被誉为100年来最感人的一封情书

(林觉民画像)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写给爱妻陈意映的诀别书,情真意切,字字泣血、缠绵悱恻、令人断肠,撼人魂魄,悲从中来

(林觉民与妻书)

原文: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

译文: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

(图片来自网络)

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后,其妻陈意映悲痛欲绝,

曾萌生自杀念头,追随林觉民而去。

后经林觉民父母双双跪在面前,

恳请陈意映念在家中尚有一岁幼儿,

需要母亲照料,断绝自杀念头,

她才愿意活下去。

林觉民死去不足一个月,悲伤过度的陈意映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

一年后,终因思念林觉民过度,郁郁寡欢而病死,年仅22岁。

(“与妻书”为林仲新所珍藏,1959年他作为珍贵文物捐赠给福建博物馆。)

(林觉民和妻子陈意映结婚时的洞房)

陈意映何许人也?螺江陈氏十九世孙女,父元凯,光绪乙丑举人,

获花翎四品衔,广东截取知县。

陈意映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

【那怎么又成了冰心故居呢?】

(图片来自:关中吴老)

因“广州起义”失败,林觉民殉难,林家为避祸仓促变卖给冰心的祖父谢銮恩。

冰心在此度过两年多快乐的童年时光。

这就是“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两块牌子的来由。

(图片来自:关中吴老)

这是冰心在此居住期间的紫藤书屋。书屋之所以取名紫藤,

是因为门口种植有两株紫藤而得名的。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

父亲谢葆璋曾参加甲午海战,名门之后,大家闺秀。

(大家觉得温婉宁静的气质是不是非常出众呢)

(图片来源网络)

冰心出生7个月,全家搬迁到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

之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

(图片来源网络)

回到故乡的冰心,三代同堂住在祖父刚买下的这座大房子里,

冰心一家住在中堂的北厢房,祖父住在南厢房。

在这里,冰心度过了她快乐的童年时光,

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

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

【而这又关林微因什么事儿呢?】

(图片来源网络)

才女林微因的爱情故事,大家都知道:

一个是最终嫁给了建筑学家梁思成(梁启超之子),

一个是为她而死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

一个是为她终身不娶的北大教授金岳霖。

而她本身被誉为民国时期四大美人之首,

才华横溢,其文学才会和建筑成就为新中国的建设都做出了贡献。

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神。

(林徽因和他的父亲林长民 图片来源网络)

但很少有人知道林微因和林觉民的关系,

林觉民和林微因属于同一林氏大家族,

林微因的父亲林长民和林觉民是堂兄弟关系,

也就是说,林觉民是林微因的堂叔。

(林长民,先后担任北洋军阀政府临时参议院秘书长、众议院秘书长。

1917年入阁当任司法总长。)

不得不说,林氏家族的基因很强大!

【林微因与梁思成】

(图片来源网络)

梁思成的父亲就是戊戌变法的发起人之一

——梁启超。

梁思成、林徽因的婚姻,

在梁启超看来是其“全生涯中最愉快的一件事”。

本文转自:网络 若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