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中子搞出来的松木剑这档子事儿,让纣王确定了妲己是“妖”的事实,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纣王对妲己的宠爱,二十来年长盛不衰,甚至,直到他的帝国将倾之际,依旧不悔当初。确定了妲己“妖”的身份后,纣王对妲己的爱,最终占了上风,他马上下令将云中子的松木剑焚毁,结果这边松木剑刚毁,那边刚才还只剩一口气的妲己,立马就生龙活虎容光焕发了。

《歪歪侃封神》第 556期 封神中,纣王自第一眼见到妲己后,整个魂儿就都落在了妲己身上,以后那是朝朝夜夜都要在一起,对所有影响到他和妲己生活的障碍,一律格杀。

纣王对妲己,是一见钟情后的日久生情 妲己初入宫,按当时的礼制,应拜谒中宫姜王后,由王后安排、调教、并赐下宫院后,在陈情纣王,妲己才算有和纣王在一块儿的身份。然而。 九间殿上,纣王一看到这位不亚九天仙女下瑶池,月里嫦娥离余阙的妲己,当即便魂游天外,魄散九天,骨软筋酥,耳热眼跳,急吼吼的就退了朝,到了为妲己安排的寿仙宫去了。 当夜,纣王自是与妲己一番恩爱。接下来,纣王便在寿仙宫扎了根,足足两个月不曾出得宫门半步。这不是纣王对妲己却爱的紧,还是什么!直到有一天,终南山炼气士云中子入宫求见,并在纣王心里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纣王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 九间殿上,面如傅粉一般同,唇似丹朱一点血,宽袍大袖,手执佛尘的云中子,以其玄妙无比的道法,得到了纣王的信任。其后,云中子说出宫中有妖魅之事,并徐徐图之除妖之法,即将他的松木剑挂在分宫搂。

对云中子除妖的方法,纣王他同意了。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纣王心里是有着怀疑的,他怀疑谁是妖,自然是妲己!为什么在妲己之前,他对宫院三千美人不曾有过这般腻歪;又为什么,众臣私下里都在议论妲己说她是妖? 纣王很聪明,不然哪有他万民乐业,四夷拱手,八方臣服的坐享太平。所以云中子的来意说明后,纣王当即明了,结果,自然证实了他的怀疑。松木剑这边挂上,妲己那边就人事昏沉,恹恹若绝了,当即纣王惊得是半晌无言,果然,妲己是妖呢。 确定妲己是妖的纣王,虽死无悔 确定了妲己“妖”的身份后,纣王对妲己的爱,最终占了上风,他马上下令将云中子的松木剑焚毁,结果这边松木剑刚毁,那边刚才还只剩一口气的妲己,立马就生龙活虎容光焕发了。妲己的变化这般明显,纣王却不挑明,他决定装傻。 “朕一时不明,几为方士所误。分宫楼所挂之剑,乃终南山炼气之士云中子所进,言朕宫中有妖气,将此镇压,孰意竟于美人作祟。乃此子之妖术,欲害美人。”

云中子搞出来的松木剑这档子事儿,让纣王确定了妲己是“妖”的事实,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纣王对妲己的宠爱,二十来年长盛不衰,甚至,直到他的帝国将倾之际,依旧不悔当初。 甲子界期,纣王当灭。纣王三十五年,朝歌军民不堪纣王暴虐,在姜子牙、武王等天下诸侯围城之际,于深夜大开四方城门,迎大兵进城,占领了午门。 纣王自知无力回天,心里存了自尽之念。一般来说,帝王在国破之际,他自己自尽之前,都是将宫妃、以及子女先行赐死,以免落入敌手受屈辱;可是纣王,却在自己自尽之前与妲己分别,让她自己逃生去。 对这一节,封神演义原文中有诗叹曰:大厦将倾止一茎,尚思劫寨破周兵。熟知天意归真主,犹向三妖诉别情。这首诗虽然是站在西周的立场所书,但其中,纣王对妲己虽死无悔的情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妲己眼皮底下的“偷试”

纣王对妲己,由第一眼的一见钟情,到相处后的日久生情,其中也有怀疑,以及怀疑后的情谊弥坚,甚至到最后的虽死无悔。倘若在这其中,没有无辜被伤害的忠臣谏官、原配亲子、以及普通百姓的悲惨遭遇,歪歪觉得,纣王与妲己之间,也说得上荡气回肠。 这么一份荡气回肠的感情,却并不是最纯粹的,其中也有杂质。在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妲己设计害比干》中,妲己要报狐子狐孙被比干扒皮造袍之仇,邀请九头雉鸡精胡喜媚来时,就发生了纣王和胡喜媚在妲己眼皮底下的“偷试。” 纣王看喜媚,真如蕊宫仙子,月窟嫦娥。把纣王只弄得魂游荡漾三千里,魄遶山河十万重,恨不能共语相陪,一口吞他下肚,抓耳挠腮,坐立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妲己本来就是帮纣王和胡喜媚牵线的,所以就假装去更衣,留他二人独处。纣王眼风瞅着妲己的衣角渐远,就开启撩妹模式,又是趁着斟酒之际捻手腕,又是借赏月光搭香肩,当然其中还有言语乱挑等,最后,就在妲己的眼皮底下和胡喜媚“偷试”。 偏殿几度,方才歇手。

纣王和胡喜媚这边事毕,妲己适时出现,并质问胡喜媚为何乌云散乱,气喘吁吁。心满意足的纣王就老老实实对妲己交代了。随后,胡喜媚顺理成章的留了在宫中。 那么“爱惨了”妲己的纣王,为何还对胡喜媚垂涎三尺呢? 纣王是殷商大王,三千宫妃任由选侍,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这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中,是比较正常的;而自妲己入宫后,纣王几乎就没有和其他宫妃有过接触了,他对妲己的确也是深爱着、且爱惨了的。 妲己是狐妖,狐妖闪善蛊魅,所以妲己抓住纣王的心,是轻而易举的。可是,已经被妲己吃的透透的纣王,竟对胡喜媚垂涎三尺,迫不及待,焦急到竟然在妲己的眼皮底下和胡喜媚“偷试”。其中缘由,或许就是现在许多人犯错之后冠以的‘男人都会犯的错’这个借口吧!

所谓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并不是为了饥饿,而是本能而已,人与兽之间的区别,大约就是理智战胜本能,而不是本能战胜理智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