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苍梧县沙头镇大寨村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大棚中,一排排菌棒整齐摆放,肥嘟嘟的木耳惹人喜爱。

“大寨村已建成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和育菌制棒中心,两条国内技术领先的食用菌生产线可以日产菌棒12万棒。食用菌公司与村民合作社签订合同进行种植,镇政府还出台奖补政策,参与种植的贫困户有分红、租金、劳务收入,今年一定能脱贫。”村党总支书记甘传熙介绍。

10月10日,在苍梧县沙头镇大寨村黑木耳产业基地, 村民正在田间劳作。 颜桂海 陈伟滔 摄

大寨村产业支撑脱贫是我市脱贫攻坚成效的一个缩影。据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近五年来全市共实现33884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112个贫困村和两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已由“十二五”末的10.5%下降到目前的7%。

扶贫,产业发展是根本。

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我市从去年开始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贫困村的资源环境、产业发展条件和市场潜力,打造“景区带村”“示范区带村”“林下种养带村”“立体种养带村”“特色产业带村”“互联网+带村”六大模式,推进扶贫产业项目迅速落地。

11月6日,蒙山县黄村镇明觉村古寿坪养蜂专业户向贫困户传授养蜜蜂经验。今年,蒙山县在扶持发展养蜂业中,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迅速扩大了养殖规模,形成扶贫产业发展新的支柱。江永录 摄

9月14日,藤县象棋镇留村驻村第一书记陆飞华(中),在藤县黄龙水果专业合作社通过互联网帮助果农现场销售蜜柚。黄群礼 摄

今年,我市又结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开展的契机,新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50家,解决贫困村产业发展用地、融资、基础设施等难题,让产业发展主体和贫困群众放心干、放手干、放胆干。目前,我市共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2892个,覆盖248个贫困村,带动近40万农户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流转40万亩闲置土地,进一步扩大优质稻、名优水果、六堡茶、油茶、蔬菜、蜂蜜等优势产业的规模。

扶贫,民生保障是关键。

今年8月底,蒙山县文圩镇木护村贫困户叶远扬办理出院手续,拿到缴费清单后惊喜地发现,这次住院治疗自己只需支付2000多元。叶远扬这次因患肾病在蒙山县人民医院进行门诊透析,所花医疗总费用达5.82万元,经基本医保报销、大病保险赔付和健康扶贫保险兜底报销后,自付比例仅3.4%。

叶远扬支付医疗费的变化,是我市有力落实国家精准扶贫医疗、教育、住房“三保障”工作的生动体现。医疗保障方面,各县(市、区)通过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落实民政医疗救助政策、实施医疗机构减免措施、建立政府兜底机制、建立健康扶贫兜底保险机制等六大措施,减轻贫困户医疗负担。目前,全市贫困户大病集中救治服务救治率已达到99.85%。

教育保障方面,各级教育部门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按照经济困难辍学、残疾辍学、因病辍学、外出务工或厌学辍学、已婚辍学、失去联系辍学这六类情形,分类施策开展劝返工作,并落实各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学杂费负担。截至今年,各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已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免学(杂)费947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3万名。

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外景。郑彬昌 摄(资料图片)

住房保障方面,我市优先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危房户列为危房改造对象,优先落实补助资金,保障全市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全市“十三五”时期计划搬迁17296人,截至目前,2016年、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部完成;2018年项目已搬迁入住841户3753人,搬迁入住率92.9%。

梧州发布

wuzhoufabu2015

梧州发布编辑部

编辑:黎羽瑶

来源:梧州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