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名校出生,国际大赛得奖,进入清华北大,然后出国留学,获得学位后留在美国从事教职或者研究工作。妻子陈丹琦,毕业于长沙雅礼中学,20届国际信息学金牌得主,随后进入清华姚班,毕业后赴美,在斯坦福大学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

很多大学生曾经戏称,中国只有3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其他大学。可见清华北大的地位。这两所顶级大学之后出现了断层,其他大学和这两所相比,确实存在距离。

在清华流传一句话,半国英才聚清华,清华半英在姚班。姚班的生源实力可见一斑。清华姚班,是计算机最高奖项“图灵奖”得主姚期智主办。这位也是唯一获得图灵奖的华人。

他先后在加州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和普林斯顿计算机系担任教授,并于1998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被选为美国科学和艺术学院院士。

应杨振宁的邀请,在2004年,姚期智辞去了普林斯顿的终身教职,卖掉美国的房子,正式加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担任全职教授。2005年开始创建姚班,旨在为我国培养第一流的计算机人才。

清华姚班汇聚了众多英才,仅看2018年的姚班录取名单,就可以看出结果,几乎清一色的数学,物理,信息等世界大赛金牌得主,裸考姚班的屈指可数,即使是裸分上姚班,也绝对是高分中的高分,理科状元占了30%。

名师,再加上最顶级的生源,姚班的前景自然一片光明。姚期智教授本人就是学成归国的典型。这里本应该成为中国计算机人才的培育中心。

计算机行业可以说是知识更新最快的行业之一。姚班学生,未来的走向基本都是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学术交流自然是必须的。在姚班,大三的国外出访率就达到100%。

从2005年姚班开班以来,总共培养了11届学生(后几届学生的去向已经找不到资料),总人数超过300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高达243人在国外不归。其比例高达80%以上。其中,有41人在谷歌,脸书等美国知名企业工作。另外202人选择出国留学。在这些姚班出国留学人员中,一对学霸夫妻的行为可以说是非常典型了。

妻子陈丹琦,毕业于长沙雅礼中学,20届国际信息学金牌得主,随后进入清华姚班,毕业后赴美,在斯坦福大学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

陈丹琦的博士毕业论文156页,在短短4天内就获得了上千次的阅读量,成为了斯坦福近10年来最热门的博士论文之一。博士毕业后随即在普林斯顿担任教职。

丈夫俞华程,同样是国际信息学金牌得主,然后进入姚班,毕业后赴美留学。由于在斯坦福大学读博期间就接连发表重要论文,提前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哈佛从事研究工作。

这些人才几乎都有同样的发展轨迹。名校出生,国际大赛得奖,进入清华北大,然后出国留学,获得学位后留在美国从事教职或者研究工作。

毫无疑问的是这些顶级生源在国内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而学霸们凭借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堆砌,带着光环越走越远。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精英出国深造后滞留不归呢?

l博士毕业不代表学有所成

博士毕业只不过代表学校学习的阶段告一段落,但离开学有所成尚有不小的距离。通常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一段研究工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博士后。

无论是从事研究工作还是教学,学术研究都不会停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确定自己以后的研究领域,最终为成为这个领域的顶尖人才为目标而努力。

这个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不会太短。几年,甚至10几年都是正常现象。颜宁这样短期就能出类拔萃的极少。

l被国外的科研环境以及其他待遇吸引

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相当一部分顶级人才被国外的科研环境,收入等等因素吸引,而选择留在国外发展。

人各有志,这也无可厚非。即使他们在国内享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也是他们自己争取的,并非其他人的赐予。

更何况即使留在国外,也未必就不能为国家做贡献。比如中科大毕业的杨培东,目前是国际材料界的第一人,他功成名就后也通过合作办学,合作研究等方式向国内输出经验和技术,同样也在为国家做贡献。

在吸引人才回国这件事上,仅靠爱国情怀是不够的。国内的学术氛围必须彻底改变,科研环境要改善,科研人员待遇要提高,对人才尤其是未成名的青年人才的重视程度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提升。只要这样,才能吸引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和才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