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學家傑弗裏·伯恩斯坦說:“只有愛是不夠的,不表達出理解,孩子會感受不到你的愛。有人說:沒有得到過愛的孩子很難懂得去愛,因爲他感受到的東西太過貧瘠。

在《少年說》的站臺上,一位女孩大聲呼喊:媽媽,我想和你談談心,可以嗎?

她是一名體育生,上個月去市裏參加了田徑比賽和足球比賽。兩個比賽,她都拿下了第三名,尤其是標槍比賽,是她拼盡全力得到的。

她希望得到媽媽的鼓勵,然而,媽媽既沒有體貼她的辛苦,也沒有對她的努力表達認可,還苛刻地問:爲什麼沒得第一?還影響了一週的學習。

媽媽在臺下告訴女兒:我對你嚴厲,是希望你能變得堅強。

無數的父母都是這樣的想法,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堅強,所以他們用憤怒的情緒、厭棄的語言取代愛的教育,從不表達對孩子的體貼與理解。

簡·尼爾森曾這樣問父母們:想讓孩子變得更好,難道就要讓他感覺很糟?

媽媽告訴女兒:我知道你的辛苦,你每天回來那麼晚,媽媽怎麼能不知道呢?

女兒說:可是我感受不到,我就是覺得你不愛我了。

每個人都渴望愛,作爲孩子,最渴望的就是來自父母的愛。

女孩還說,媽媽的脾氣很不好,總是吵嚷,她不敢跟媽媽溝通,她羨慕別的同學可以和媽媽像朋友一樣談心。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中說,你可以試想一下,你的配偶、父母、領導對你大喊大叫時你的感受,你會發自內心地感激他們嗎?沒錯,你的孩子也不會。

對孩子的愛與教育,需要積極正面的表達,而非消極負面的斥責。

臺劇故事《茉莉的最後一天》中,乖巧懂事、剛拿到重點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女孩茉莉,跳樓自殺了。

悲痛欲絕的媽媽爲了弄清女兒跳樓的原因,不惜接受一種測試中的新科技,進入茉莉的意識,讀取她的記憶。

一幕幕重現的畫面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內心的漸漸崩潰。

茉莉成績優秀,可媽媽永遠都在斥責她:

失誤粗心都是藉口,我對你只有一件要求,就是把成績搞好!

要不是我這麼盯着,你怎麼可能考第一名?小心你下次就掉下去!

茉莉想選擇她喜愛的中文系,被罵沒出息。

就連女兒關心她,讓她休息,她也說:你不好好讀書,我怎麼休息?

茉莉的內心,在這樣的嚴苛管教和責罵中,支離破碎。

終於在一個深夜,她決定從陽臺縱身一躍。

茉莉的媽媽在女兒的意識裏,痛苦地哭喊:“媽媽愛你呀,媽媽愛你呀!

可惜,太遲了!

現實生活中,多少孩子都生活在父母“以愛之名,無愛之實”的嚴厲中。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考試錯了一道口算題,得了98分,屈居第二名,因此遭到父母的嚴厲指責、辱罵、罰跪、不準喫飯,第二天,孩子在學校跳樓自殺。

這個孩子的父母不愛他嗎?可這種方式,孩子能感受到一絲一毫的愛嗎?

心理學家傑弗裏·伯恩斯坦說:只有愛是不夠的,不表達出理解,孩子會感受不到你的愛。所以你首先要減少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要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積極面。

孩子做得好,要給予鼓勵和認可,告訴他們,我能感受到你的努力,也與你一起分享你的喜悅;

孩子做得不好,請耐心告訴他們,不要緊,我知道你很難過,我們一起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看《爸爸去哪兒》的時候,杜江給兒子朗誦的那首詩,讓無數人淚奔,我也被那句反覆詠歎的“然而我愛你,我的孩子,我愛你”深深感動。

嗯哼仰着頭、微張着小嘴,認真地看着爸爸,也許他並不能聽懂整首詩的內容,但他一定聽懂了“我愛你”,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他突然就懂了整首詩,懂了更深的父愛。

杜江與兒子的相處模式,是許多孩子夢寐以求的樣子。

他對兒子,亦父亦友,嗯哼犯了錯,爸爸不會罵他,總是一起溝通,相互講出自己內心的話,相處中,他們總是相互表達對彼此的愛。

節目中的另一對父子,陳小春和Jasper,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脾氣火爆的爸爸,如何逐漸懂得表達愛。

陳小春就像許多家庭裏的父親一樣,外表威嚴,對孩子缺乏耐心,容易對孩子發脾氣。

可貴的是,他慢慢醒悟,並做出改變:

當孩子告訴他“請停止生氣”的時候,他主動跟兒子道歉;

當兒子不能適應房子的時候,他爲孩子講述自己小時候的經歷開導他;

當兒子心疼他,怕他變老的時候,他抱着兒子說“我愛你”,甚至落下淚來。

有人說:沒有得到過愛的孩子很難懂得去愛,因爲他感受到的東西太過貧瘠。

養孩子首要的是養心靈,一個內心豐盈的人,才能性格完整,陽光大氣,才能在這個堅實基礎上,搭建起優質的上層建築,才更能適應長大後的現實世界。

前些天,跟兒子聊天,我跟他講了個新聞:一名9歲小孩打碎了學校玻璃,因爲要賠償,不敢告訴父母,選擇跳樓自殺。

兒子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說:“因爲要賠償,就自殺了呀?他可以告訴爸爸媽媽,請爸爸媽媽幫忙想辦法啊。

我給他講這件事,本是想告訴他:無論發生任何事情,再糟糕也要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是最愛你的人,無論如何,都會幫助你,千萬不要擅自做傻事。

看到兒子的反應,我當時內心特別感動,因爲他毫不懷疑我們對他的愛。

爲了讓我們的愛住進孩子的內心,可以嘗試如下幾點:

好好說話是愛的基礎

避免使用負面語言對孩子辱罵、嘲諷,不把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和壓力,轉嫁給孩子。

情緒暴躁失控時,主動跟孩子道歉和好。

善於認可和讚美孩子的閃光點,對孩子的努力表達體貼和尊重。

正確對待孩子的過錯

孩子做錯了事,內心往往會傷心、愧疚,父母首先要表達理解和共情。

其次,批評有度、就事論事,與孩子一起找到進步的方法。最後,不要忘記表達鼓勵和信任。

張振鵬說:父母的理解會溫暖孩子受挫的心,因爲理解是愛的語言,他會從中汲取力量,樹立強大的信心,更加努力學習,以此來回報父母。

善於表達愛的感受

經常跟孩子進行坦誠的溝通交流,永遠不吝於直接表達對孩子的愛。

父母只講道理、不談感受,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孩子應該從父母那裏感受到最深厚、無瑕且確定的愛,這份愛,能讓他們在世界上活得自信,活得堅定,活得有底氣。

本文來源於公衆號:樊登讀書(readingclub_btfx),讀書是最低成本的成長,每年50本書,和1700萬人一起愛上閱讀。

童年的紙飛機!萬種童書,5折封頂!多買多減!戳“閱讀原文”瞭解更多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