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推送了参加TA赛的Civic Si的案例

  今天我们继续聊聊

  这次的车型是讴歌RSX

  看来和本田系绕不过去了

  上期链接

  本田 | 这辆为Time Attack打造的思域Si,简直就是一台大杀器

  打造上次那台无限组SI去参加GTA(Global Time Attack)比赛的的团队还有一台限制组的讴歌RSX 。

  这台RSX同样这是为Time Attack设计的,并且在2档齿轮故障的情况下打破了GTA比赛限制前驱组的记录。

  上一篇文章中的特色主要是空气动力学设计,而今天这篇可以看到更多其它方面的改造。

  这台RSX的引擎和之前的SI类似,使用了CP活塞、Brian Crower 的625连杆及气门弹簧、King Racing瓦、原厂曲轴、ARP螺栓等配件。

  在隔热罩内的是伯格纳EFR9174涡轮。

  

  酷乐注释

  

  高温对涡轮是有害的,但考虑到涡轮和周围部件距离很近,且在引擎之后(撞风散热效果几乎没有),为了保护周围的部件,使用了较多的隔热措施。从图中的尼龙扎带可以看出,隔热罩外部的温度并不会很高。

  排气管路上使用的是两个16PSI的阀门、Vibrant Performance的管子。

  燃油系统使用的是原厂油箱、TI燃油泵、Hybrid Racing燃油调压器及油轨、2200cc喷油嘴、114赛用乙醇燃料。

  

  酷乐注释

  

  油箱处的油泵只是将燃油输送到引擎仓。为了让喷油嘴的喷油压力更加稳定,几乎所有车型(原厂及赛用)都会在引擎仓设置一个高压燃油泵。

  考虑到原厂节气门上的定速巡航等功能组件的局限性,使用Hybrid Racing的节气门(无附加功能)替代了原厂节气门,并配有隔热垫片。

  

  酷乐注释

  

  有些车型在节气门上设计了定速电机、加热水道等结构。对于改装车或赛车而言,很多时候这些结构是多余的。

  使用了Mishimoto散热水箱、Vibrant Performance定制中冷。

  

  酷乐注释

  

  中冷下部的三角型设计是为了让增压气流尽量均匀的流经中冷中的每个管路,提高中冷的使用效率。

  在Hasport机脚上使用了硬质缓冲胶块。

  变速箱是借用一台Civic上的,其中安装的是OS Giken差速器和75W90变速箱油。

  ECU电脑和拉log都是使用的Hondata K-Pro v4。以原厂轮速传感器作为信号源的牵引力控制功能也是在这个控制盒子中设置的。

  于其它一些常见改装车不同的是,这台车安装的是AEM涡轮压力、排气温度、空燃比三个仪表。开关面板上设置了牵引力控制和涡轮压力两个调节旋钮。

  

  酷乐注释

  

  驾驶过程中需要监控哪些数据,需要根据改装情况和赛事特点选择。建议常规街车及赛道车至少将机油温度、机油压力作为必备仪表。如果是涡轮引擎,最好再加上排气温度表。设备可以是单独增加的传感器,也可以直接从OBD中读取。

  原厂的拉线选档结构难以提供很好的手感和换挡速度。这台车改成了全套硬连杆的结构。

  

  酷乐注释

  

  图中可以看出,档把的高度和入档形成都可以调节。

  断电开关放置在了方向盘左侧。便于车手和车外人员及时断电。

  采用了左右不对称的防滚架结构。

  

  酷乐注释

  

  防滚架除了减少撞击伤害的功能外,还有引导力流分配和强化车体刚性提高操控的作用。动态过程中,防滚架导致车体变形减少后,避震和悬挂系统就承担了更多的负担。这时避震和悬挂系统可能就需要重新调校或设计了。

  窗网的作用是撞击时防止手臂伸出窗外车外或碎片等外物进入车内。中间隔网的作用也类似。OMP座椅头部两侧的突起可以在撞击时减少脖子的负担。

  

  酷乐注释

  

  考虑到脖子的生理结构并不是为头和头盔共同的重量和重量分布进化而来的,HANS和座椅的设计都是为了减少头部摆动量。

  前避震使用了2路可调的Forune Auto、弹簧是Eibach19kg/mm的、ESM Racing的球面轴承、OE的下摆臂、原厂防倾杆、可调塔顶。技师将连接避震桶的气罐放置在了前顶吧上。

  后后弹簧是28kg/mm、防倾杆使用了可调式的ASR 32mm产品。

  前刹车系统使用了ST40卡钳、DTC80皮、328x28盘。

  

  酷乐注释

  

  图中刹车盘上的这种辐射状纹理说明其已经有过过热的使用历史了。如果在自己的车上看到了这些,建议更换新的或只作正常代步使用。

  前轮圈使用了ZE40 18x10.5J ET22、胎使用了库存4年的295/30的韩泰Ventus TD semi-slick。

  后轮圈使用的是17x8.5J、后胎和前胎是一样的花纹的255/40尺寸。

  这个前翼的重量是28磅。

  尾翼使用的是前角度可调的APR GT1000型号。技师将尾翼支架直接穿过后备箱盖,和车体下部相连。

  后扩散器及排气管都和他家的那台SI有很大不同。技师说这个扩散器的效果肯定不如SI上的那个好。

  侧裙使用的是带有蜂窝夹层的碳纤维板制作的。

  前杠的设计很直接,除了撞风口以外的地方全部平滑处理。

  今日日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