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助学生领取仲明助学金。

“仲明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让我懂得责任的意义,我们有责任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让大爱仲明温暖更多的人。”来自中山大学的博士生何超今年顺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作为仲明助学金受益人,他鼓励今年度奖学金受助学子们奋发努力,不愧对这份道义契约。

11月11日下午,2018年度仲明大学生助学金颁发仪式在广东顺德碧桂园集团总部举行。今年,仲明助学金捐出300万元,广东省20所高校553名新生获得资助。从仲明助学金起步,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多年来一直坚持资助贫困大学生,从1997年起每年捐资100万元,2006年增至每年200万元,2017年增至每年266.6万元,2018年增至每年300万元,累计超过3466.6万元,广东高校先后有10217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子获得资助。截至2018年,杨国强和碧桂园集团,在教育、扶贫、医疗、赈灾等各类公益事业捐款超过42亿元。

回报社会让爱薪火相传

仲明助学金倡导的《道义契约》模式,学生接受资助的同时签署道义契约,承诺有能力时回捐资助款,用于帮助更多的人。这不仅给受助学生经济支持,更在他们心中埋下爱的种子,该模式至今在慈善领域仍深受推崇和效仿。

这些年,仲明助学金不断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其道义契约机制已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仲明学子们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一批走上社会并事业有成的仲明学子先后成为资助人,“受惠社会,回报社会,让爱薪火相传”的仲明故事令人心暖。

“仲明给我的温暖一直都还记在我心里。在大学里,我遇到过很多奖学金、助学金,但是发完之后也就发完了,像仲明这种每年还能把大家聚在一起的,很少。仲明给我们提供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何超2008年拿着一纸通知书走进中大校门的时候,面对的是各种生活的困顿和学习上的迷茫,在最困难的时候仲明的帮助让他缓解了经济压力,静心攻读学业,直到今年博士毕业。“在这里,我懂得了受助和助人的意义。在读书的时候也会参加每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在仲明的大家庭里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交流生活、学习、工作上的烦恼,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教训。每次参加仲明的活动,都受益良多。”

创新发展支持模式

这些年来,仲明助学体系还创新发展支持模式,除了发放助学金以外,还提供包括素质拓展、导师及优秀仲明学子讲堂、学子交流会、勤工俭学、公益服务队等各种帮助,助力学生成长。同时,通过志愿者(往届受助学子)+受助学子形成“老带新”的传帮带模式。帮助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个人素质,令其受益。

2012—2016年间,各个高校的仲明志愿者分队纷纷成立,并积极开展公益服务,如中山大学“相·信·爱”联动计划、有益共享、韶关学院“书香四溢送苏区”、广东药科大学“志愿在心、服务在行”等公益项目。

1998年第二届仲明助学金受助学子张富建,如今已是广州机电学院的一名教师。他受仲明感召,走上了公益之路。2001年毕业至今,他每年都参加仲明助学金的颁发仪式,2004年建立了“仲明助学网”,2012年担任仲明志愿者服务总队长,指导19所高校仲明公益服务队数千名学子开展公益活动。

刘国兴,1999年仲明助学金获得者,父亲的早逝让他家庭经济面临困境。为减轻家庭负担,大学期间他是学院勤工俭学最多的。从事业小有所成开始,他就效仿杨国强以母亲的名义设立助学金,并热心于各种公益活动。无论多忙,他都坚持参加仲明的日常公益,为仲明助学体系的完善建言献策。

仲明学子们纷纷感恩回馈社会,设立小型奖学助学金项目,或进行各类捐资助学活动,他们在事业取得成功后以实际行动,向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们伸出了援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仲明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共收到受助学生总计超过308万元的回捐善款。80%的仲明学子在受助后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每年平均公益时间约46小时。仲明助学金所倡导的理念和实践,获得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和赞誉,并得到越来越多各行各业及社会团体各种形式的参与和支持。文/图 李广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