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副将图海赞有“为国忘躯之忠”,康熙朝的重要谋臣—周培公,裹挟着先破察哈尔,再降王辅臣,后败吴三桂的巨功,不免遭受到朝堂之上满族大臣的攻讦。再加上康熙也忌惮周培公权势滔天之下,会成为下一个吴三桂,于是来了一手撤周扶图之计,将周培公放至盛京加以制衡,并剥其平三藩之大功给副将图海,而这后一手也不免有离间周培公心腹的意图。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十一年后,郑成功后裔管理的台湾又屡生骚乱,满朝大臣无合适平台人选,这个时候,我们的康熙帝就想起了当年的周培公,奈何岁月不饶人,十一年的光阴,已让这位昔日的谋臣成为了孱弱的老人。猛虎将逝,但周培公也没有辜负康熙的再次起用之心,他最后留了两手棋给康熙。其一就是后来的姚启圣,另一个就是蕴含着自己十年心血的大清全舆图。
当康熙帝满怀欣喜地展开大清全舆图之时,还来不及消化大清万里江山的震撼,周培公仙去的消息便让康熙为之一滞。想必康熙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必然是百感交集。之后康熙便做了一个让满朝文武瞠目结舌的决定:传旨朝堂文武,朕亲自为周培公守夜。(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
先来说说为什么会惊了这些大臣。在君主专制达到巅峰的明清,皇帝实际上一生制药两个人有资格让他守夜,一个是先皇,另一个是太后(也就是现在的父母)。康熙这一做法已经破了先例,那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个举动到底蕴含着哪些深意呢?
第一,周培公在稳定和巩固康熙朝政权中起的作用,相当于刘伯温之于朱元璋、姚广孝之于朱棣。细数一下周培公的“战绩”,破察哈尔,降王辅臣,败吴三桂,荐姚启圣,献全舆图,这些都可显其拳拳肱骨之心。虽说每朝每代都不免狡兔死走狗烹,但这样一个身上有着无数功勋的谋臣,就被康熙流放在盛京至老死,想必康熙在得到周培公死讯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吧。皇帝也是人,何况是康熙这种雄才大略的帝王,所以为周培公守夜,也算是一种帝王的自责。 康熙之前对待周培公的所作所为,不免让朝中大臣自危,功臣尚且如此,那这些个大臣可能会持中庸态度,做个木头官,避免落得个周培公的下场,平台人选迟迟难以落下就是一个例子,康熙也明白这点,所以做出样子给百官看,意思是有功于朝廷的,终究还是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殊荣,也堵住了朝臣拿周培公来说事。因此,不私密守夜而传旨朝堂,有一点用意正是在此。
康熙帝深谙用人之道,萝卜大棒一起上。为周培公守夜之后,便召集朝臣,予以一番告诫,其中之意不言而喻,康熙此番意在告诫朝中满汉大臣,切记不可内斗、互相排挤。而周培公就是他树立起的榜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满朝文武学习周培公,为大清尽心尽力。

历史早已翻篇,也难以知晓康熙那次守灵夜是怎样地思绪万千。但他一定想明白了当年曹操的用人之道,也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精髓,这也是帝王之术。正是因为这样,后来明珠索额图等意欲将姚启圣拉下马的时候,康熙才能坚定地支持姚,姚启圣也得以以西湖侯的身份善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