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有个车圈记者在一场发布会上问,比亚迪(BYD)名字来自哪里。比亚迪方面开玩笑说,把你的美元带来(Bring your dollars)。 从2019年财报来看,比亚迪的这个愿望还没能实现。2019年,比亚迪净利润16.14亿元,同比下降41.93%。 但从研发费用不断加码的结果来看,这个愿望应该不远了。因为,此刻的比亚迪,正在迎来一个“最好的自己”。 单单一个三月份,比亚迪就朝着汽车行业打出了重重的三拳。一拳,弗迪系公司成立。二拳,和丰田成立合资公司。三拳,发布“刀片电池”。 如果说与丰田的合作,让比亚迪彻底改变了曾经合资品牌全部是中方“以市场换技术”的局面,那么,推出跟“自燃”完全脱离关系的“刀片电池”,则让更多人开始相信,整个动力电池产业的主导权将重新回到比亚迪手中。 人们总说,在最艰难的时候更容易遇见最好的自己,但是比亚迪似乎将这个顺序倒了过来。站在历史最高点的“壮年”比亚迪,刚好迎来了最具挑战的时刻——去年,特斯拉的强势爬升,击碎了比亚迪全球纯电动销量“五连冠”的梦想。不仅如此,国产后的特斯拉Model 3在今年前三月,正一步步迫近比亚迪全系EV的销量,新的格局似乎正在剧烈地衍生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产经采访了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 一个小时的对话中,我们发现,在这个“80后”老总身上,焕发着一种跟新能源一样革新的大无畏精神:特斯拉“逼宫”,没怕的,我们可以做到更适合中国人。新能源补贴掉下来了,没怕的,3年后可以摆脱政策依赖。品牌高度处在平台期,我也没怕的,“王朝系列”来了,“刀片电池”来了,丰田也来了,还怕看不到希望?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
1

如何看待特斯拉

一季度,比亚迪卖出新能源汽车2.22万辆,而特斯拉Model 3在华销量达1.32万辆,跟比亚迪的距离越来越小。有人担心,特斯拉销量的持续攀升将给比亚迪带来不小的冲击。 赵长江对此回应,“在我的预料之中。”
他解释特斯拉的销量说:“Model 3这款车3月在华销量达1.02万辆,2月的交付只有3000多台,明显2月份有一些用户推迟交付了。第二个原因是,4月份Model 3发布了长续航版本,445km续航的版本等于是集中在3月提前交付了。”
在赵长江看来,夸大特斯拉的侵蚀作用是没有必要的。相反,特斯拉的国产,对于推动用户购买30万元级别电动车,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实际上,比亚迪在很多维度上的表现并不输于特斯拉。”赵长江说。
确实,从地位上来看,比亚迪并不输给特斯拉。去年,美国《财富》杂志发了“改变世界的企业”榜单,选出了52家改变了世界的企业。排在第一的,是高通;排在第二的,是万事达。而排在第三的,正是比亚迪。
入选的理由是,在最近三年,它已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直到今年上半年才被特斯拉超越。言下之意,在特斯拉出现之前,是比亚迪把这个世界带入了新能源时代。
赵长江认为,技术层面比亚迪同样不弱于特斯拉。“特斯拉的核心优势,有三个。一个是续航,第二个是充电,第三就是它的智能化。而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在这三个层面上都跟特斯拉不相上下。”

比亚迪汉EV 有望6月上市

据赵长江介绍,汉EV在NEDC标准下纯电续航达到605km,充电快,行驶100万公里无明显衰减。在-20℃低温下,电池仅衰减15%。跟特斯拉一样,汉EV这台“智能汽车”也具备OTA能力。除此之外,它还是全球首款量产的5G汽车。
赵长江认为,跟特斯拉相比,比亚迪的优势是更擅长打造出更适合中国人开的电动车。“汉EV的整车和底盘根据中国路况进行了很严苛的调教,跟特斯拉相比,我们的产品更适合中国市场。而且,不同与特斯拉的网联系统只有寥寥几个应用,我们的生态系统囊括了300万家的应用。”

2

3年后,可以摆脱政策依赖
4月23日,今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正式敲定将延长2年至2022年底,同时规定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
对于这个政策,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针对特斯拉的精准打击,国家显然在“偏袒”比亚迪等国内新能源车企。不过,也有人担心,这些经过扶持、隔绝了外国竞争者的幼年工业,反而越扶持越长不大,最后变成年迈的幼年工业。
对于政策依赖的问题,赵长江表示,不管国家如何偏袒,再有3年时间,中国新能源车便能摆脱“补贴依赖”。
“国家规定,我国乘用车油耗水平在2025年要下降至百公里4L。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标准,车企只有推出电动车。”赵长江进一步分析,由于用户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新能源产品越来越成熟,2025年国家规划的200万辆新能源销量也许可以提前实现。
“三年以后,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尤其是私人市场,每年应该会有至少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赵长江补充。
“摆脱补贴依赖”的底气,离不开比亚迪产品层面的决心和一整套体系的顽强进化。
“我们正在逐步加大新能源车的比重。比如我们的汉系列,已经没有燃油版本了。再比如去年上市的e2、e3、元EV这些产品,都只有新能源版本。明后年我们还会有很多产品,只有新能源版本。”赵长江说,像F3这种皮实耐用的燃油车,在未来的1~2年可能都会退出比亚迪的销售渠道。
“比亚迪新能源车的基盘其实很大。在非限购的地区,新能源车也达到了接近40%的占比。这一方面说明,消费者接受度很高,另一方面也说明除了北京、上海这些限购的城市之外的,我们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

当品牌站上历史最高点
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我们有目共睹,其业务范围覆盖了电池、乘用车、纯电动大巴甚至轨道交通。这些都让人们提起中国新能源,就会想到比亚迪。
就算是在全球范围,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储备也是走在行业前列。在2019年财报里,比亚迪纯电动大巴的业绩便是亮点之一。2019年,比亚迪向英国、智利、荷兰、挪威、新加坡、法国和印度等地完成了电动大巴的交付,并会在2020年继续拓展海外市场。 但相比可以默默无闻积淀的技术,比亚迪的品牌似乎未曾放大声量“打出去”。去年的一次发布会上,赵长江也坦承过去比亚迪在品牌上讲得太少,好的技术和产品并没有被市场充分地了解和认知。
中国品牌在过去谈了太多的“性价比”,而无论是与合资品牌的竞争还是品牌向上,都不能仅仅依靠性价比。尤其是面对特斯拉这样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对手,感性层面的联想,对于比亚迪来说可能比产品力更重要,也更难解决。
其实,比亚迪虽然没有设立像吉利领克和长城WEY这样的高端品牌,但王朝系列的某些产品价格,已经比领克产品更高。在蔚来成立之前,比亚迪唐是所有自主品牌车型中,售价最高的车型。基本上,王朝系列的到来,可以说是让比亚迪的品牌上升路径彻底打通。
如今,搭载“刀片电池”的汉EV到来之后,比亚迪的产品阵营更是显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这份优势,足够让比亚迪超脱普通自主品牌范畴向一个新高度蜕变。
无论是设计大咖沃尔夫冈·艾格加盟,还是旗舰产品的逐步完善以及S系列、F系列等老旧产品的逐渐退出,又或是与丰田、戴姆勒这些国际巨头的亲密合作,不难看出,比亚迪手里掌握的故事素材越来越多。
品牌向上的窗口已经打开,比亚迪能否尽情施展,这将是与特斯拉的博弈赛中最大的变量。

当然,我们祝愿比亚迪这个“工程师品牌”,能够在全球市场上绽放它应有的价值。如果连比亚迪这般深耕新能源技术的企业,都无法与特斯拉匹敌,那么它基本坐实了“所有汽车品牌最终都会被特斯拉的铁蹄所碾压”的说法。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易车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