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样走心的人不红,挺难 《我在原地等你》的故事没有太明确的结局,只是隐喻了陈念兹放弃了收购计划,找到了茶树坑的地址,把爷爷的骨灰盒归位祖祠,揭发了有人私偷祖物贷款的事情,说明这个人风骨很正。上映那天,看完电影出来的幸运观众说,有的人收到了演员的卡片,每一张都是陈念兹亲手写的,每一个张都是不同的内容。

最初看到电影片名《我在原地等你》,按照普通人对这个词语的一般理解:原地即是“初心”,是起始,也是终点。

实际上这里对这个词的表达还有另一层伏笔,即丽水市有一个叫“原地”村的地方。如此,便不难理解故事的主题,这是一个发生在发生地的故事。

《我在原地等你》讲述了:国外华裔陈念兹在纽约遭到事业打击,送爷爷骨灰回故乡祠堂的故事。

与以往的海归形象不同,陈念兹不是一个颓势的丧气青年,也不是一个充满朝阳的高能人才,他身上有种逃避与归顺为一体的拧巴,俗称“都市反叛症”。

这种症状大部分北上广的同学都有,只是邬立朋把这种体质表现的非常鲜明,略带一点矫情又知道自己的姿态。

电影《我在原地等你》的题材有一点偏小众,不算讨好商场。

这个讲述:“茶家女儿与海归青年的纯真故事”或许会使得一批商业片观众绕行。

邬立朋之所以选择出演这个题材,大概是为了盼望更好的可能。

阚清子今年参加综艺节目时曾说:“演员是一个非常被动的职业,你得让导演和制片来选你知不适合。”而在《演员请就位》,明道曾坦述:“这是我今年演的第一场戏”,一代偶像男神也面临着无戏可演的尴尬。

但其实邬立朋的角色还是挺有闪光点,他把大都市的生活经验与农村凝固土地的尴尬演的非常准确。

陈念兹是一个ABC,与移民来的上一辈不同,他们是完全美国化的思维。正因为了他有了如此绝缘的思维,才会相信女主说“晒月亮的茶”,并且把她这套鬼理论发到上推特上面。对于七八线的居民来说,所有的东西只有能晒太阳和不能晒太阳的,月亮是无辜的。

更搞笑的是,她还说自己做的仙草茶只有带仙气的人能喝.....,而陈念兹也就傻傻的追问下去了,怎么才能有仙气?这段情节让人就多的看到了一个国际都市人向往农村生活的身体形象,他们想要通过快速体验农村生活来“接地气”。

邬立朋演这段戏的时候,让我想到了王力宏的影子,陈念兹与王宏太像了。邬立朋塑造的这种急于得到的、虔诚向往一件事的形像分分钟让人入戏。

可能你会觉得或许这是演员本色演出,很多演员最初挑战主角都是本色演出,里面好处不言而喻。看过《甄嬛传》里弘时一角的观众想必了解,陈念兹不是邬立朋本色演出。

《甄嬛传》的弘时,是一个唯唯诺诺又抑郁单纯的角色,他身上结合了皇室悲剧色彩的元素。弘时和陈念兹恰好是两种类型的人,而这也正说明邬立朋用心研究过了每个角色特点和性格。

当然,演一个略带矫情又有点忧伤的非文艺男青年需要一定年龄感的。中年的温润与油滑演不出这样的虔诚与迷茫,少年的血气方刚演不出大龄青年的困顿。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特色,在这点上来说青年演员要比经验老道的演员更能让观众对“陈念兹”入戏,人生感是写在脸上的,陈念兹的心思写在邬立朋的脸上,但邬立朋骨子里却比陈念兹清醒的多。

正如他明信片里说的:“我渴望进步,也害怕被等待。后来,他们告诉我原地是初心,保持初心简直太难。那也许是一种盼望吧。而我坚信的是,盼望是一种好的可能”。盼望好的事情发生,并愿意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做一些努力,这是灵魂上的共鸣。

像朱一龙、王一博等人气演员都是一个角色成名,在这个期间他们也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上映那天,看完电影出来的幸运观众说,有的人收到了演员的卡片,每一张都是陈念兹亲手写的,每一个张都是不同的内容。这样走心的人不红,挺难 《我在原地等你》的故事没有太明确的结局,只是隐喻了陈念兹放弃了收购计划,找到了茶树坑的地址,把爷爷的骨灰盒归位祖祠,揭发了有人私偷祖物贷款的事情,说明这个人风骨很正。至于,他和女主到底有没有在一起?无从知晓。

片中,村里的人都感受到陈念兹与她的般配,他们是品德与心性的相投。后来,女主练习了一晚上的表白到底有没有成功?电影也没有答案。难道说《我在原地等你》这个片名是暗示陈念兹已经回到纽约,而她还在等着他?我想,其实生活早就给出答案。你知道的:“喜欢你的人会给你一个好结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