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领土控,一提领土问题就能激动几天。

前段时间,新华每日电讯。凤凰网与几十家门户网站都转载标题 为《一百多年前,法国强塞给中国一块地,现在起了大作用!欧美看后心塞不已》的文章,一度刷屏。

这就是在我国科学家参加参加了挪威、苏联、中国和冰岛四国科学家联合的北极综合科学考察,意外发现了《斯瓦尔巴德条约》文本。

这是一份被中国人遗忘的国际条约,是1925年,法国邀请段祺瑞派代表签订的一份国际条约, 1925年8月14日生效的《斯瓦尔巴条约》规定,该群岛不得作为军事用途,缔约国可在挪威法律之下,自由出入该岛,无需签证,享有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地域及其领水内的捕鱼、狩猎权,开展海洋、工业、矿业、商业活动的权利和开展科学调查活动的权利。

这无疑就许可中国人在欧洲的这一群岛上进行科研,中国也就是依据这一条约,2004年7月28日,中国在此建立中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

今年的10月17日,我们曾发文章《欧洲一个小岛,为何一直悬挂大清黄龙旗?》,介绍了末代皇帝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在回国后,把与溥仪的交往写成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轰动西方。也给庄士敦带来丰厚的稿酬。

于是他用这笔稿酬在他的家乡苏格兰买了一个小岛居住,宅前挂着大清黄龙旗,几间屋子命名为松竹厅、威海厅、皇帝厅等,摆满溥仪赏赐之物,逢年过节,穿上大清一品服饰招待亲朋好友,以此纪念溥仪与他对大清皇室的忠心。

庄士敦先生一生未婚,无子女,也就没有继承人。他生前表示要让大清国的黄龙旗一直在这里飘扬。所以,如果有在英国的族胞,应该去考察一下该岛现状,依据英国法律,溥仪生前有过继子毓喦,是否可以用溥仪后代名义继承该岛的所有权,这样中国就算在英国有一块飞地了。

说到大清国在英国飞地,即使不算庄士敦购买的这块,还真有一块在英国的飞地。

说起了也是心酸,也是被人遗忘的一块飞地。

关于发现这块飞地,根据不同文章,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中国留学生发现的,时间是2016年5月,中国留英学生偶然原因去圣约翰墓园,发现五座刻有中文的墓碑,仔细一看,是大清国海军5位先驱的名字。不过可惜的是,因长期无人管理,已经有三座墓碑倒塌。

另一种说法是,2015年央视拍摄大型纪录片《甲午》,发现历史记载,大清国为建立海军,向英国购买四艘军舰,分别就是北洋水师的扬威号、超勇号、致远号、靖远号,清政府在1881年和1887年两次派遣士兵千里迢迢来到英国接收军舰,其中有五人因水土不服等原因,染上重病,并意外去世。大清国作为国家还是非常重视自己的国民利益。

经过大清国驻英大使出面,在英国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园购买了一块土地,将不幸去世的5名士兵就地安葬,墓碑朝着东方祖国方向,并举行了隆重葬礼。

据悉,这5块墓地一共180平方英尺(约16.7平方米),当时总共花了15英镑(当时1英镑购买力差不多相当于现在2000人民币,15英镑就是3万元),而且据英国保存的档案记载,大清国购买的是这块土地的所有权,这16.7平方米领土主权永远属于大清国,相当于我国在海外的一块“飞地”。

因为央视拍摄大型纪录片《甲午》,这段被遗忘100多年的历史才被世人所知。2015年年清明节一位网友来英国祭拜时,特意将一张辽宁舰照片留在墓前。

上边提到了,因年久无人管理,已经有三座墓碑倒塌。英国北部华人企业家协会出面,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也参与其中,共投入约40万人民币对该墓地进行维修,最大程度恢复原样,这是为国捐躯者应有的尊严。

我们真的应该重视曾经为国捐躯的战士。看看邻国日本,他们历史上曾侵略别国,可他们对他们死在海外的军人非常重视。

如据有关媒体报道,日本军队在二战期间,在缅甸13.7万人,日本政府出面与缅甸协商购买土地,由日本政府、财团和民间力量利用各种方式,花费重金安葬,不仅对每位战死者都立碑,甚至对战马都立碑纪念,墓地附近还建有日本神社。日本人还出钱给缅甸人,让缅甸人帮助维护和定期祭拜。

美国在二战期间战死在缅甸的军人遗骸全部运回国安葬。

英国的战死军人分布在三块墓地,专门雇了十几名当地人维护。当英国首相访问缅甸时候,都要去英军墓地祭拜。

作为对比,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死有10万人,他们的墓地因长期无人问津,最近有网友去考察,发现当地人以为没用了,有的甚至炸掉和铲除作为农田,有的已经被当猪圈。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