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报告,警告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在饮食上,我们中国人一向提倡“趁热”,吃饭时家人会提醒“趁热吃”,身体有些不舒服要“多喝热水”。

殊不知,这个看似健康的“好习惯”,很可能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超过65℃,患癌风险增加

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温度为40℃~50℃,如果超过65℃危害更大,可能造成损伤、溃烂等问题。有调查显示,进食75℃左右的食品或饮料,食管上皮会有反应;80℃左右,食管黏膜上皮会出现坏死、不典型增生;连续25天,每天进食一次高温度食物,就会出现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这些反复的损伤、增生,会形成癌前病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日前就发布了报告,提醒大家,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会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而我们日常经常趁热吃的食物温度是多少呢?火锅的汤可高达120℃、刚烧开的茶温度为80~90℃、刚起锅的水饺和面条为70~80℃。长期喝过热的水或者吃刚出锅的滚烫食物,患癌风险大大增加。

专家提醒:40℃是最佳温度

专家提醒,喝热水时,40℃的水温是最好的,这样既不会刺激过度刺激食管、胃肠道,又不会造成血管收缩。

平时吃饭时也要注意温度,刚出锅的食物稍微晾一下再入口。

这些饮食习惯,也是癌症帮凶

除了吃喝高温度的食物和饮品,食管癌还有几个帮凶和饮食习惯关系密切。

1刺激性食物

除了高温度的食物,辣椒、烈性酒等刺激性食物也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烧饼、馓子等比较粗糙的食物会划伤黏膜。

2亚硝酸类食物

腌菜、咸菜、麻辣烫、咸鱼等含有亚硝酸类致癌物,会对食管造成化学性损伤。

3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

霉变的谷物、坚果、蔬菜等里面含有许多致癌物质,比如黄曲霉素,是导致食管癌和其他癌症的重要诱因。

专家提醒: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胸骨后疼痛、烧灼感、烧心反酸,一般是食管损伤、食管炎症以及食管癌的早期表现,虽然不典型但也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建议早去医院进行胃镜下的排查和确诊。

日常这样做,远离食道癌

1保护好食管

所有的食物都要经过食管,食物在食管内成团,有序进入胃内消化。因此,一定要细嚼慢咽,不要吃过热、过硬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否则口腔、食管和胃黏膜都会被损害,从而诱发食道癌。

冬天到了,不少人喜欢吃火锅,滚烫的火锅不仅会损伤食管,尿酸也高。不利于健康,尽量少吃,如果要吃的话,晾一会儿或者蘸醋碟等小料降降温再入口。

2远离致癌物

隔夜蔬菜以及已经腐烂了的水果都尽量不要吃,还有各种煎、炸、烤的食品尽量少吃。

3补充营养

当人体大量缺乏营养,食管粘膜就很容易增生,乃至病变,因此,一定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西兰花、菌菇类蔬菜、莓类水果、大蒜、绿茶等食物都有助于预防食道癌,日常饮食中可以多食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