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选历史最佳君臣搭档,可能很多人都会选唐太宗和魏征。当老魏头惹得李二骂他乡巴佬,还扬言要杀了他时,最后还是不计前嫌、重归于好。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两件事告诉你,恐怕未必。

唐太宗和魏征真的是历史最佳君臣吗?两件事告诉你,恐怕未必

第一件事发生在魏征死后不久,杜正伦和侯君集伙同太子李承乾谋反。巧的是,魏征曾向唐太宗推荐过这两个人,还建议让侯君集掌握兵权。这就不得不让唐太宗怀疑,魏征是否也和他们一伙?如果魏征不死,是否也会和他们一起谋反?

唐太宗和魏征真的是历史最佳君臣吗?两件事告诉你,恐怕未必

这件事涉及到皇位继承问题。太宗后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间的继承人争夺战,和当年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争夺战何其相似,唐太宗对此非常敏感。当年,他通过非法手段夺取皇位,到了晚年,他最怕自己的儿子也通过非法手段夺走他的皇位。

唐太宗绝不会让历史重演。因此,晚年的唐太宗对大臣的信任度在降低,尤其是他曾经非常信任的侯君集居然会谋反,简直让他无法接受,同时让他深度怀疑与侯君集有过交集的人。

唐太宗和魏征真的是历史最佳君臣吗?两件事告诉你,恐怕未必

魏征不但说过侯君集有宰相之才,还推荐他掌兵权。这让唐太宗严重怀疑,他们之间早有预谋,甚至另一场类似玄武门之变的政变正在他们中间酝酿。如果不是魏征早死,以老魏的才能,自己能不能安慰地坐在龙椅上还是个问题。

这些细思极恐的事,让唐太宗越想越生气。但接下来的另一件事,让他由生气变成恼火:魏征把给唐太宗的劝谏形成文字,交给史官褚遂良。

唐太宗和魏征真的是历史最佳君臣吗?两件事告诉你,恐怕未必

唐太宗一向注重自己在历史上的形象,他曾经向褚遂良要求观看史官的记录,但遭到拒绝。如今,老魏头居然把他的劝谏书交给史官,这当中指不定怎么抹黑自己呢。如此看来,表面上为国为民的直臣魏征,居然是一个想踩着皇帝的肩膀留名青史的投机分子。唐太宗无意中成了魏征的垫脚石,这怎么能不让他恼火?

唐太宗和魏征真的是历史最佳君臣吗?两件事告诉你,恐怕未必

和马周临死前烧毁所有与劝谏有关的文字相比,魏征的做法确实让人觉得他别有用心。但对于唐太宗来说,更重要的是,魏征这样做会给大臣留下什么样的后果?会不会有人拿道德大棒来压皇帝?会不会威胁到皇权?后来明朝的言官就是最好的例子。

皇帝一恼火,后果很严重。唐太宗先是取消了衡山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约,又让人推翻了自己亲手给魏征写的墓碑。他要以此警告后人,不要越过红线,这就是下场。魏征成了替罪羊,死了都不得安宁。

唐太宗和魏征真的是历史最佳君臣吗?两件事告诉你,恐怕未必

虽然后来唐太宗又亲自给魏征平了反,但君臣和谐的面纱彻底被打破。而魏征死后被揭露的两件事,也大大损害了他的后世形象。如果说第一件事可以看成魏征识人不清,第二件,则让他谏臣的形象不再光明磊落。不过,人无完人,我们也不该苛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