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及蒙古人》一书记载,

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

呼和浩特旧城主要街道有四条,

它们是南北向的大南街、

大召街(后称大召前街)、

席力图召街(今石头巷)

和东西向的朋苏克街(通顺街)。

今天我们来介绍的就是

今年爆火的一条老街

——塞上老街。

塞上老街,曾经叫通顺街,

就在如今的通顺大巷旁边。

这是呼和浩特唯一一条

相对完整的明清古街。

这条街只有三百五十多米,

路面是由古色古香的

青石板青砖铺就。

在今天呼和浩特七中的位置,

最早是崇寿寺,

蒙语音译为朋苏克召,

又名朋松召,

离它最近的一条街

顺理成章就叫朋松街,

逐渐白话演变为通顺街。

当年的通顺街有很多

赶车的人路过这里,

都要在街上品尝一下呼市美食,

这里就有了很多车马大店,

有很多好吃的美食,

油茶面、茶汤、焙子、

窝窝馒头等等,

为来往赶路的人们提供吃住。

而现在通顺街两旁经营着

售卖各种民族特色产品

以及古玩古董的店铺,

街边偶尔可见一些

古色古香的老物件,

勾起老一辈呼市人

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如今的塞上老街是玉泉区政府

2001年改造建成的,

在当时被定位为步行街。

时至今日,

这条街成为真正的旅游一条街。

塞上老街上有一座古典的

欧式建筑——基督教堂,

教堂建于光绪年间,

据说当时是由七个瑞士人修建而成。

这里曾经还是一所学校,

为当时呼和浩特很多上不学的孩子

提供了上学机会。

塞上老街当年最有名的职业是“提吼”,

字面理解就是提着东西吼叫着卖。

生火用的火钩火铲、衣服鞋子、

文具、日用百货等应有尽有。

比较有趣的是,

“提吼”的人之间有一种独特的暗语,

数字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在他们口中变成了

“喜、道、挺、飞、口、

抓、现、圣、乃”。

这样,外行的人就听不懂

他们业内的交易金额了。

如今的塞上老街依旧热闹非凡,

被誉为老呼和浩特的旧影浓缩,

很多外地游客来这里

感受老呼市的古韵味道。

来源:内蒙古时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