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特点

1、果面裂纹

发病果实果面微裂,多在阴面或两果相接,叶片覆盖部位发生,呈多道褐色水波状横向裂纹或网状裂纹,果农称之为“水纹”。这种裂纹多年来都发生在除袋以后,据观察,受害果实在除袋前即有机械性拉伤发生,只是肉眼不易觉察而已。除袋后受环境因素影响,裂纹随着果皮的老熟进一步扩 大并木栓化,才显现明显症状。

2、果实萎蔫

红富士果实因大量脱水而皱皮、萎蔫、发软,果肉组织呈海绵状,果农称之为“皮球”。这种症状主要发生在果实成熟期,有的年份,果园第1次除袋时可发现30%左右的果实发生了皱皮现象,完全除袋后严重发生。高原和坡地果园第1次除袋时往往果实尚无不正常现象,到了着色之后,果肩部位出现众多的细小裂纹,果面皱皮,果实发软失重。在贮藏中后期。也有果实萎蔫现象发生,一般是果实梗洼周围出现有弹性的皱纹,且果色暗红,失去光泽,严重的整个果实干缩发皱。

二、发生原因

1、生理因素

富士苹果受亲本的遗传性影响,在生理上就具有易发生梗注裂口、果面裂纹、果实萎蔫的先天性基础。概括起来,一是果面腊质层薄富士果面蜡质厚度仅为秦冠、 鸡冠苹果的1/2;二是果皮薄、展性差:三是果皮的表皮细胞及皮下细胞面积大面细胞壁薄,且刚性和弹性差。另外,富士苹果具有果实生长速度不均衡的习性。在非正常情况下,果实横径增长速度最大、最小相差13.67倍。富士苹果经过一段慢速生长之后出现快速生长,果皮组织细胞已受到损害,不再保持原有的生长能力,面果肉组织因有果皮的保护,生长能力依然,势必导致果面裂纹的发生。

2、水分因素

在夏季持续干早的情况下, 使果皮组织细胞受伤害而老化。夏末初秋遇大雨或迹续降雨后,果肉大量吸水面快速膨大。在此情况下,受损的果皮组织不能和果肉组织同步增长,出现二者之间生长速率的不一致,使果皮组织承受不住果肉组织的膨压而导致裂纹产生。所以说,久早遇大雨或连续降雨造成的水分供应不稳定,是果面裂纹发生的直接原因。而谢花后及时浇水的果园,幼果发育正常,未出现果面裂纹现象。

3、土壤因素

果园土壤黏性大,有效士层薄,加之果园连年施化肥,土壤愈来愈板结,通透性不良,果树根系上返现象严重,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有效容积小,对抵抗水分胁迫十分不利,成为果面裂纹发生的重要因素。某园的0.4公顷红富士园,每年早秋667平方米施入6000千克羊粪,并结合施肥浇水深翻,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24%,历年均无果面裂纹发生。某园的0. 53公顷红富土园,连续3年每树施生钾肥0.5~0.6千克,土壤孔陵度提高。果树根量增加1倍以上,裂纹果率亦为0,此外,由于套袋后果皮的含钙量较不套袋果实明显下降,所以果实裂纹和果实菱蔦在除袋后更易发生。

4、树势因素

长势强壮的树和直立枝吸水能力强,在缺雨的气候条件下,会加剧土壤干旱程度,且耗水量大,有助于果实表皮与皮下细胞的老化,多雨时果肉膨大速度又大大超过长势中庸的树和水平枝,上的果实,易发生裂纹。另外,树体生长过旺,枝叶对钙的吸收发生竞争,使果实对钙的吸收相对减少。

当然,树势衰弱,尤其是早期落叶的果树,其果实由于缺乏树体正常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也会造成果皮提前老化。据调查,早期落叶树的裂纹果率比正常树高7% -16%。

5、微环境因素

苹果实行套袋,使果实的微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总的来说,套袋能够保护果实,避免强日照和雨水对果面的刺激。大大减少了富上苹果的梗注裂口和果面裂纹发生。据调查,在长期严重春早情况下,凡果面裂纹的幼果都是尚未套袋的果实,而已套上纸袋的均无发生。据笔者近年调查,除袋时间过晚。极易发生果面裂纹现象,而且除袋越晚,裂纹果率越高。此外,除袋方法不当,裂纹果率也较高。据调查,在10月1日开始除袋,一次性摘除的双层内红袋裂纹果率为26.5%,双层内黑袋为44.7%:分两次摘除的裂纹果率双层内红袋为2.6%,双层内黑袋为3. 5%。

但是,套袋却有利于果实萎蔫的发生。这是因为,套袋对果实形成一种温室效应,果实在袋内高温环境下,呼吸强度大,对水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增加。据笔者在7月中旬13~14时调查,果园自然温度27.5℃时,外围果袋内温度为32.8℃,内膛果袋内温度为29.5℃,果园气温32. 0℃时,外围果和内腔果的袋内温度分别为48.5℃和41.5℃:果园气温35.2℃时则分别为59.6℃和46.5℃。 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实行双套袋的果园(内套塑膜袋,外套纸袋),摘袋3-5天后果实即有失水现象,表现为果皮皱缩,果肩部位发软。

另外,由于平川果园比塬地果园、山坡果园气温高,果树上部、外围,向阳面比树冠下部、内膛、背阴面受光时间长、气温高,短果枝,矮化树比乔化树树体叶片少、覆盖率低,果实受直射光时间长,袋内温度随之增高,果实萎蔫现象都较之严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