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看他曾经写过的文章,关于作息和饮食,王伟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我个人习惯从比赛的前三天就进入了绝对的休息阶段”,“没有人可以吃着炸鸡可乐却在场上感到浑身有劲”。因为伤病很久没有踢比赛,加盟申花的第二年,王伟也仅仅上场五次。

2016年的夏天,还在青岛中能效力的王伟更新了自己的公众号,在文中他写道:“在逆境中奋斗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三年之后的中超新赛季,王伟首发三场并全部打满,其中两脚精彩的助攻,让申花球迷对他感到惊喜又满意。不少球迷用“有脑子又有体能”来形容王伟,而当人们翻看成绩单的背面,会发现有今天的逆袭,其实他早就写好了伏笔。

当过队医做过翻译,王伟靠什么走上“逆袭之路”?

当过队医兼职翻译

“98年世界杯,我一遍一遍洗着脸让自己不要睡着,只为了看意大利和智利的小组赛,当巴乔罚入点球的时候,我对足球的热爱就扎根了。”结缘于世界杯,本以为人生轨迹会和普通人一样,考个大学找份工作,但出生在大连这座足球城的王伟,和其他孩子一样选择了踢球。

起初的职业生涯并不如意,在北京八喜的十年,身边都是十四五岁的同龄人,二十多人挤在一个房间的集装箱,冬天穿着大衣睡觉。王伟的医学知识也是在那个时候学的,“当时球队也没有队医,我就兼职起了大夫,看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书。”

当过队医做过翻译,王伟靠什么走上“逆袭之路”?

除了队医,外语不错的王伟还有过兼职翻译的经历,“当时还在小的俱乐部的时候,一个人要担任很多工作。那时和球队一起来河南比赛,参加赛后新闻发布会翻译不在,球队就让我来当临时翻译。”再谈这段回忆,王伟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不过这段磨练也并非全无益处,较之申花其他队友,英语流利的他也成为了新援钱杰给关系最好的中国队友。

“能登上梦寐以求的赛场离不开自己过去的努力和些许运气吧,这一刻到来的时候感觉什么付出都是值得的,也算是对得起小时候那个不放弃奔跑的自己吧。”王伟说。

11782米,联赛第4轮总跑动距离个人榜第三,本土球员第一;884米,高强度跑动距离个人榜第七。

当过队医做过翻译,王伟靠什么走上“逆袭之路”?

在上一场申花对战人和的比赛中,担任边翼位的王伟再一次向人们展现了他优秀的跑动能力。进攻时从边路套上和曹赟定打配合,由攻转守时也很少失位,在比赛的第80分钟还能完成过人并送出助攻。

在中超这个技战术水平并不高的舞台上,谁能踢到75分钟之后还有冲刺的体力,谁就能在联赛站稳脚跟,如此看来王伟的体能早已绰绰有余。

“王伟的自律就是中国球员的榜样。”许多球迷在看完比赛后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其实不论是体能还是身材,王伟向来都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我认为我自己在体能上也有一些天赋,但更重要的,我觉得良好的体能离不开平时的积累,这些都会直接反映在场上。”

翻看他曾经写过的文章,关于作息和饮食,王伟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我个人习惯从比赛的前三天就进入了绝对的休息阶段”,“没有人可以吃着炸鸡可乐却在场上感到浑身有劲”。这些过去用文字记录下的良好习惯,这三年以来也没有改变。“不论是饮食、休息还是训练,我都很注意。我觉得对于球员来说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睡觉,我平时也有点宅,基本上不是在球场就是在家里。”

当过队医做过翻译,王伟靠什么走上“逆袭之路”?

加盟球队的前两年,王伟因为伤病等原因没有获得太多的上场表现机会,这与他加盟时在公众面前豪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球迷称他为“核武器”,讽刺他不过又是一名水货内援。

而当时尚处于伤病恢复期的王伟,每次球队合练时也只会在队伍之外默默地做着康复训练。“从没想过加盟申花的第一年会是我人生当中如此坎坷矛盾的一年,所以我选择在这一年闭嘴。利用伤病的时间,我也思考了很多东西,感受颇丰。”

因为伤病很久没有踢比赛,加盟申花的第二年,王伟也仅仅上场五次。但是赛场之外,他对自己的要求从未放松过,“我会回来的,即使被命运扼住喉咙,只要不窒息而亡,我就会努力挣扎到最后,绝不屈服。”

踢球不能只顾自己

在对战河北华夏的比赛中,王伟首次首发出任左后卫,与曹赟定搭档申花左边路。或许是第一次配合,两人经常跑位重叠进而出现配合上的失误,但这种情况在之后对战建业和人和的比赛中越来越少,两人互相之间传球次数也逐渐增多。对于主教练的战术安排和队友的踢球方式,王伟也随着比赛不断学习和了解。

当过队医做过翻译,王伟靠什么走上“逆袭之路”?

“踢球不能只顾着自己踢,还要考虑队友的习惯。”在王伟的知乎文章里,对于球场上的每个位置都分门别类地写过攻略教程,主打后场的他甚至会染指“什么是门前嗅觉”这样有关前锋的话题。

而在两场有过助攻的比赛中,王伟上演了两次精彩的过人,关于突破过人,他在场上的答案和他文中的描述如出一辙,“无论什么技术动作都需要大量练习,然后融会贯通,就成了我自己的东西了。个人能力上限看天赋,下限看努力,我相信多踢多理解,就会有属于自己的踢法和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