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斧子价值投资研究课】比尔·盖茨从巴菲特身上学到了什么?

“巴菲特对于数字的敏感性是极高的,而我也热爱数学。不过,数学好并不能保证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资人。巴菲特并不是因为他更善于计算倍率而比其他投资人出色,完全不是这样的。他也绝不是通过计算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数而取得今天的成绩的。巴菲特投资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机会已经相当成熟,此时他才会挥起手中的棒球棒。”

这句话来自于热爱数学的世界首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对同样热爱数学的好友、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成就总结。而从巴菲特身上比尔·盖茨也是受益匪浅,他说:每当我需要建议时,我就会问自己换作沃伦会怎么做?这样思考总能让我找出最好的答案。

有人说,遇见巴菲特之前,盖茨只能算是卓越,经巴菲特点拨之后,则堪称伟大。而在二人第一次被比尔·盖茨母亲安排会面时,比尔·盖茨还对这个众人口中的天才“嗤之以鼻”,当时首富内心的OS是这样的:“跟一个只懂买股票的人待上一整天?特别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时候,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没想到,两人一见面就讨论起在零售商广告刊登量下降的情况下,报业将如何转变。接着他就开始问我关于IBM的问题:如果你白手起家建立IBM,如何让这家公司独树一帜?IBM业务的成长点在哪儿?你又会做何种准备?

“他的问题颇有见地,还给我讲了几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我从未那般享受过学习,也从未遇见过商业思路如此清晰的人。”比尔·盖茨感叹道。

更为难得的是两人相似的价值观,盖茨的父亲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盖茨答道:“专注”,巴菲特微微一笑,“比尔的答案和我一样”。

的确,巴菲特27岁时成立了自己的投资俱乐部,当时掌管资金达到30万美元。

在长达60年的生涯里,巴菲特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巴菲特法则是他成功投资一直秉持的不二法则,与此同时,追随巴菲特法则的投资者都获得超越大盘的投资回报。历史证明巴菲特就是投资界的传奇,他的一生很好地阐释了专注的意义。

比尔盖茨13岁时就开始计算机编程设计,18岁考入哈佛,一年后退学,20岁时创办了微软。

2008年他宣布正式退休,但是直到现在,他都在思考如何让微软变得更好。他还提出了职场中专注工作的三个原则:抓大事,放小事;抓正事,放杂事;抓要事,放闲事。

相似的价值观与投契的交流,那次会面最终比尔·盖茨食言了,在那儿待了一整天,在他上车和朋友离开之前,还答应巴菲特飞到内布拉斯加跟他一起看球赛。

“和巴菲特在一起时,你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对工作的热爱。他向你讲解问题时,从不会显出‘嗨,我是这方面的行家,我一定让你刮目相看’的样子,而更像是“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事实上很简单。我这就解释给你听,你会意识到这简直就是个傻问题,而我却花了那么久才搞明白。”

从此,两个人就成为了彼此坦诚的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比尔·盖茨向巴菲特取经的同时,巴菲特也借着跟盖茨聊天,咨询了很多关于IT产业投资的问题。

比尔·盖茨果断荐股,说你要选就选微软和英特尔,当时盖茨还真是没有坑巴菲特,如果这两家公司巴菲特买了,那么他的财富增长将快一倍。但巴菲特是出了名的鄙视科技公司,他不感兴趣,比尔·盖茨也没办法。

然后发生了一件趣事,劝不动巴菲特买股票的比尔·盖茨说那您买一台电脑吧。而巴菲特连买台电脑也是拒绝的。他说电脑根本没用。最后比尔·盖茨只能逗逼,说你要买电脑,我就派全微软最漂亮的销售小姐教您如何使用,巴菲特对此表示,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

后来,出于对微软的尊重和好奇,巴菲特象征性的买了100股微软的股票,随后二人又在温哥华的巴菲特集团会议上见面,这次他们继续讨论科技的话题。

在1991年,比尔·盖茨就对柯达做出了一个很经典的判断,那就是柯达就如同烤面包。未来一定会被抛弃,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人们发现摄影不再需要胶卷的时候,柯达就没有任何用处了。所以这是一个必将被颠覆的业务,没想到盖茨这个预测会在20年后成真。但是巴菲特看好的IBM却在五年投资当中给他带来了10.8亿美元的账面亏损。看来股神与首富各有自己的投资能力圈,此言不虚。

比尔·盖茨对巴菲特在与他交往过程中展现的个人特质做出了总结:

1、按照习惯过活的生物:

巴菲特的日程表里总不见各种各样的会议。“拒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巴菲特却做得很好。他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而且只要是他喜欢的,总是会做得难以置信地好。他喜欢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阅读,思考。

现在的巴菲特还住在奥马哈那幢他25岁时买的房子里。他对常规的坚持也延伸到了他所做的投资决定中。他总是坚守着那些令他舒心的公司。他也很少去美国之外的国度投资。

2、善于迸发新意:

和巴菲特在一起最有趣的事就是,当我们和其他人接收一样的信息时,他总能迸发新意,这种新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很卓著的创见。我们都会用新的观点来改造自己的公司。

我和巴菲特时不时地会在数学方面斗智。有一次,他先选了一个骰子,然后我用了好长时间决定从剩下的三个中选择哪一个。每个骰子上的数字都要慎重选择,它们是非传递性的,四个骰子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被其他的打败:骰子A可能打败骰子B,骰子B可能打败骰子C,骰子C可能打败骰子D,骰子D可能打败骰子A。

这意味着,第一个选择骰子的人没有胜算,只有第二个选择的才能赢。这跟我们的直觉是相反的,就像商业世界中的很多事情一样。

3、价值观相通:

在某些价值观方面,巴菲特和我颇有共通之处。我们都为自己生在一个能将自己的技能转化为财富的时代而感到庆幸。如果生在别的时期,那我们的天赋可能毫无价值。我们都不打算把自己积累的财富挥霍一空,我们想用它为社会带来福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都在为慈善事业而努力。无论如何,我们的下一代都只能继承一小部分的财产,因为我们都相信,把大笔财富都装进子女的口袋既无益于他们自己,也无益于社会。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既是良师益友,也是互相扶持的伙伴,巴菲特的太太苏珊去世,比尔·盖茨与妻子凯瑟琳第一时间赶到安慰心碎的巴菲特。热衷与比尔·盖茨打桥牌的巴菲特甚至有一次在比尔·盖茨家晕倒,做了一个小手术。

在慈善事业方面,两人也有着相似的观念,2006年,巴菲特宣布将把资产的85%捐给5个基金会,而其中最大的一笔资金,捐给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让盖茨基金会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会。

粗略估算,自2008年之后,盖茨基金会每年必须用于慈善的资金大约为40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基金会的总捐款数额已达367亿美元,其中,在2006—2015年这十年期间,巴菲特捐赠了约173亿美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