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会议中,刘延-东展示了家中珍藏的一幅老照片,记录了当年父亲刘瑞龙救助美国飞行员的故事。所以,早在淮海战役发起前的几个月,刘瑞龙就开始在华中、华东和华北五省展开动员工作,对数百万的民工,依据军事战略需要,建立起了多支支前队伍,并配备了从全国各地召集来的大批管理干部。

正在热映的二战大片《决战中途岛》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美国飞行员杜立特一行在执行完轰炸东京的任务后,由于飞机燃料不够,迫降在中国衢州,“营救杜立特”的行动也由此展开。
在片末的名单中,我们看到为了掩护杜立特等人脱身,很多中国人惨遭日寇杀害,在杜立特本人的回忆中,也对中国人的帮助念念不忘。
实际上,类似的事件可不只这一起,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刘瑞龙,就曾经冒死拯救过美国飞行员。

时间回到2011年4月12日,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当时担任主持人的,正是刘瑞龙之女刘延-东。
在会议中,刘延-东展示了家中珍藏的一幅老照片,记录了当年父亲刘瑞龙救助美国飞行员的故事。
在那次救助行动中,三名中国士兵牺牲了,却力保美国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在刘延-东看来,这张照片既是父亲战争年代的见证,又是中美并肩抗战的见证。
闭幕式上,刘延-东特意将这张照片赠送给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希拉里也当即承诺,会将这张珍贵的照片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今天,可能很多人对刘瑞龙将军并不熟悉,但在战争时期,刘瑞龙也是功勋卓著,曾担任过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还担任过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兼政委等职,是我军非常优秀的后勤干部。
说起刘瑞龙“后勤干部”这个身份,就不得不提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了——淮海战役。
提起淮海战役,我们都会想到粟裕的不世之功,想到陈赓、杨勇、陈再道、陈锡联、宋时轮、叶飞、陶勇、王近山、秦基伟、王必成等等猛将的战场拼杀,但时任华东野战军后勤部长的刘瑞龙,其实功劳也不比任何人差。
陈老总曾有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是谁把人民群众动员、组织起来的呢?又是谁把人民群众的物资供给和前线部队完美衔接起来的呢?
正是日夜战斗在后勤补给线上的刘瑞龙!

(图:右二为刘瑞龙)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打到1949年1月,可谓旷日持久,而且我军正规部队投入约60万兵力,再加上民兵和地方武装,总兵力达上百万。根据战后统计,当时每天的粮食消耗大约在两三百万斤,可想而知,一旦粮食供应出现问题,后果简直难以想象!
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大部分粮食运输只能靠人背、靠马驮,而且还要翻山越岭,粮食周转非常缓慢,如果前期没有备好充足的粮食,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断粮的危险。
这重重困难加起来,可想而知刘瑞龙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而且,人民群众也并不是天生就懂得无私奉献,光靠几句宣传口号是起不到作用的,不信可以去问问电视台的民生记者,那里面的千头万绪,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绝对能把你逼疯!
所以,早在淮海战役发起前的几个月,刘瑞龙就开始在华中、华东和华北五省展开动员工作,对数百万的民工,依据军事战略需要,建立起了多支支前队伍,并配备了从全国各地召集来的大批管理干部。

与此同时,军需用品生产和粮食准备工作也没有停下,不少解放区的妇女还自发组织起来,制作军鞋、军衣。等到1948年10月,已经有大量的粮点、兵站建立完成,后备兵团的人数更是远远超出了预期。
根据战后的统计,当时支前人次大约是参战部队人数的9倍,也就是500多万!可想而知,刘瑞龙的工作量有多么巨大!
因此,当我们在为粟裕、陈赓、杨勇这些名将在前线厮杀而喝彩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忘了,还有刘瑞龙这些后勤干部,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