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武将的死因,至今也在被人们所讨论,他就是张郃。因为在不同的史书中,对他的战死有着截然不同的描述,一方记载张郃是因为自己对军情考虑不周,急躁冒进才导致全军覆没的悲剧;而另一方则记载是当时的一把手司马懿为了除掉张郃的阴谋,才在张郃不愿出兵的情况下强令他迎击敌人。那么张郃的惨死究竟是谁的原因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讨论一下。

张郃之死是不是司马懿的阴谋

张郃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武将,他的成名非常的早,在他还在袁绍手下办事的时候便早已闻名天下。而张郃虽说是一名武将,但其实他还是更偏向用计这一方面,史书中也记载张郃十分擅长使用谋略,可以说是“诡计多端”。

张郃之死是不是司马懿的阴谋

那他又是如何跑到曹操手底下的呢?这要从官渡的大战说起,曹操派兵围攻了袁绍的粮仓乌巢,如果乌巢被曹操攻下,那袁绍的大军便没有了补给来源,势必溃不成军。针对这样的危急情况,张郃建议袁绍立马派军援助乌巢,来缓解乌巢的紧急局面。但袁绍的另一位谋士却有不同的意见,他觉得应该釜底抽薪,直接发兵攻打曹操的大本营,这样一来攻打乌巢的曹军必然会返回支援,如此一来乌巢的困局就可以解决了。但是人家曹操敢出兵攻打乌巢,就一定也会留下充足的军队保卫自己的军营啊,如果主帅的军营都这么好打,那还费这么大的周折干什么?张郃也有这样的担忧,他说:“曹操一定早就做好了防备,如果我们不成功的话,那可就真的要灭亡了啊!”但是张郃这样操心没用啊,只有袁绍认可计划才能实施啊,所以很不幸的是袁绍听从了郭图也就是那个谋士的建议,真的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了。结果可想而知,袁绍大败。按理来说袁绍是应该处置郭图的,但它却提前向袁绍说张郃的坏话,张郃知道以后十分担心袁绍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便率军投降了曹操。

张郃之死是不是司马懿的阴谋


我们知道曹操是一位十分爱惜人才的君主,他知道张郃要来的时候非常高兴,他是这样评价的:“张郃要来投奔我,就像当年韩信投靠刘邦一样啊!”可以看出曹操对张郃的重视程度,将其比为韩信那样的大将。张郃的确是个人才,他在曹操的手底下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的实施,他帮助曹操消灭了袁绍,又带领军队一举剿灭了叛军,更是击败了马超等大将,张郃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了,为曹操的大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张郃也成为了其他国家忌惮的对象,

张郃之死是不是司马懿的阴谋

汉中大战的时候张郃难得地打了一次败仗,和他一起迎敌的夏侯渊被刘备的军队捉走并斩杀,而张郃则率领着剩下的军队撤退。刘备听说了之后,十分气愤的斥责说:“要抓就抓张郃呀,杀了夏侯渊有什么用!”要知道夏侯渊可也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而在刘备看来张郃比夏侯渊都要重要,可以看出张郃当时的名气有多大了。

张郃之死是不是司马懿的阴谋

在后来的迎击诸葛亮北伐的战役中,张郃更是大获全胜,攻破了诸葛亮的军队,使他的第一次北伐化为一场泡沫。而张郃在击败诸葛亮的军队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因为他怀疑诸葛亮使用计谋来诈自己,所以可以看出张郃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那么为什么这么小心翼翼的一个人却会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却中了埋伏呢?《三国志》上是这样记载的:诸葛亮的军队撤退,而张郃率军追击,追到木门的时候遭受到了诸葛亮的伏击,万箭齐发,张郃被射中了右膝,坠马而死。我们想,为什么之前张郃担心诸葛亮有埋伏而没有追击,这一次就这么不谨慎的中了诸葛亮的圈套呢?这未免也太不合常理了。我们在《魏略》中果然看到了另一种说法:张郃本来不想追击诸葛亮的,是司马懿下令让张郃继续追击,张郃无法违抗军令这才中了诸葛亮的圈套。这种解释无疑是把张郃的死归咎到了司马懿的身上,其实我们细细分析还是有一定可能的。

张郃之死是不是司马懿的阴谋

因为当时朝中张郃的影响力也不小,而且又对曹氏忠心耿耿,司马懿要除的就是张郃这种人。但张郃的军功赫赫,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能够让曹丕下令将张郃处死,于是便设计令张郃死在战场之上。司马懿下令让张郃继续追杀诸葛亮的这种行为也很是反常古怪,因为司马懿和诸葛亮交手可不止一两次,按理来说司马懿应该很熟悉诸葛亮的套路才对,更何况司马懿也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会看不出其中的端倪?过去司马懿和诸葛亮作战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绝对不敢贸然出兵,为何这一次却下了一个这么不经考虑的命令呢?原因只能是因为张郃阻挡了司马懿夺权的道路,不除掉张郃,司马懿的大业就无法完成,所以司马懿才想出这么一个借刀杀人的阴招,让张郃死的看似名正言顺,而自己顶多就背个指挥不利的罪名。就这样,一个驰骋沙场如此令人忌惮和佩服的功臣成为了司马懿争权夺利的政治牺牲品。不过也算是死得其所,戎马一生的他最终还是死在了沙场之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