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在当时名气可以用天下闻名、如雷贯耳去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确实,柳永的词,不仅妓女吹捧、百官喜欢、宰相知道,连皇帝宋仁宗也读过好多阙,只是,妓女公开唱,百官暗中读,宰相偷偷看,皇帝斜眼瞅。

按说,以这天下闻名的声誉和学富五车的才华找个显要的官员去推荐推荐,应该是没问题的,但偏偏是同样以填词闻名的宰相晏殊,对这个词坛新秀不怎么待见。

柳永年轻时读书破万卷,学问满腹,填得一手好词。闲暇之时,他喜欢穿行于勾栏酒肆,那些勾栏姐妹被柳词常常感动得脸颊绯红、数落珠泪,他们唱柳词、歌柳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以至于柳永的青词,比皇帝的谕旨传播得还快。然而,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那些自诩为正统文人的士大夫便有了许多闲言碎语,说柳永的词是靡靡之音,是淫曲,是毒草,上纲上线。

柳永和当时所有的读书人一样,想通过科举,谋求前程,为此,他去拜访宰相晏殊,因为晏殊既是文坛的领袖,又是皇帝面前的红人,晏殊如果推荐推荐,科举之路会更加顺利,入朝做官也会更加方便。

于是,柳永拜访了晏殊。当时,二人有过几句简单的对话。

晏殊问柳永:“贤俊作曲子么?”

柳永说:“如您一样爱好。”

晏殊听后,鼻子里哼哼说:“我当然作曲子,不过,我不作‘针线慵拈伴伊坐’这样的句子。”

晏殊对柳永的态度,从这冷冷的几句挖苦话便一目了然,柳永遂拂袖而去。

柳永虽然在宰相面前碰了壁,但他还是参加了科举考试,几次落榜,为此,他写了一首《鹤冲天》,中有:“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后来,柳永虽然放浪江湖、出入酒肆,但他依然衷情科场,继续在科举的道路上追逐,有一次确实考上了,名字递到皇帝宋仁宗的案头,一看:柳永,马上御笔批下:“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回,皇帝亲自让他名落孙山。

柳永对烟花柳巷情有独钟,对科举考试也始终不弃,屡受打击,依然去考,最后到50岁的时候,终于考上了进士,这次,爱才的宋仁宗不但没有从中作梗,而且给了柳永一个地方小官。对于柳永来说,在科举的道路上,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