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安凭借《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两度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是第十九个两次及以上获此殊荣的导演,也是凭借3D电影获奖的第一人,更是华人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唯一一位。李安凭借《理智与情感》成功进入好莱坞主流电影制作行当,该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及多项英国学院奖,编剧兼主演艾玛·汤普森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温润如玉的君子——李安

李安,1954年生于台湾,祖籍江西德安,编剧、导演。其父李升为台湾教育家,书香门第的氛围也使李安对读书颇具兴趣,1978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取得戏剧导演专业学士学位,1984于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李安却在家“赋闲”6年,靠在读博士的妻子维持生活,直到92年才指导他的第一部作品。而如今,李安又是华人导演中的标杆性人物,华人迄今为止唯一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导演;亚洲唯一获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导演,且一获就是两次......李安的电影进阶之路是怎样的?在光环背后的李安是怎样的一个人?

起跳前的下蹲

在纽约大学研究所攻读完硕士后,李安已到而立之年,身边的很多同学开始都有一个导演梦,但因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工作,只能从剪辑干起,去片场帮工,到最后他们就真的成了剪辑师、打工仔,昔日导演梦成泡影。

而李安却不一样,他要做导演,他就要做导演,对于他六年赋闲在家的说法小编并不完全认同,小编认为这六年正是他学习、积累,潜心创作,为今后蓄势的重要时间。


温润如玉的君子——李安

李安与妻子林惠嘉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李安妻子林惠嘉正是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这六年间,一家仅靠正在攻读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学博士的林惠嘉的微薄薪水度日。为缓解心中的愧疚,李安每天在家疯狂阅读、看剧、写剧本,除此之外还包揽所有家务,买菜、做饭、带孩子、收拾屋子等等,俨然一个“家庭主男”,事业上的不得志与生活上的琐碎对李安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几近崩溃,直至今日回忆起来仍很痛苦:“我想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切腹自杀了。”幸好他身边有林惠嘉,一个懂他支持他的女人,期间李安岳父岳母来看他,林惠嘉特意嘱咐二老不要提拍片子的事情,怕李安受不了。有时看李安一天像失了魂似的,她顶多问:“你到底在干吗?无聊的话找个事做,不一定要是赚钱的事。”

“中国人造词很有意思,‘恩爱’,恩与爱是扯不开的”。从李安的这句话中,我们大抵能揣测出他心底对妻子的感情......

父亲三部曲

1990年,经过6年的蓄势,李安编剧的《推手》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同时赢得40万元奖金,这“第一桶金”不仅为李安独立指导电影提供资金支持,也把李安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

在随后的93、94年,李安先后推出自己执导的电影《喜宴》、《饮食男女》,包括编剧作品《推手》,三部影片展现了不同的中国父亲形象,为李安的成名之作“父亲三部曲”。

温润如玉的君子——李安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

“父亲三部曲”,情感看似平和实则浓烈。影片所体现出的东方内敛、维稳的传统与西方的张扬、个体意识强烈产生矛盾冲突,李安靠这三部电影讲出自己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在“父亲三部曲”之后,李安在影片中重复着东方文化的“抑”和西方文化的“扬”,造就了他横跨东西文明的电影魅力。值得一提的是,李安指导的第二部电影《喜宴》获得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西雅图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捧得世界电影四大奖之一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使李安一举跃入世界名导行列。

1993年,39岁的李安导演的《喜宴》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从六年的沉寂、蓄势到第二部导演作品的彻底爆发,已到不惑之年的李安终于步入正轨,而他这趟行驶在电影之路上的列车似乎没有缓慢的提速阶段,正如《喜宴》使其一跃跻身世界名导一样,李安的后续电影作品更是使他站在了世界电影的最高峰。

“一个导演一生只拍一类电影”这种说法也许适用于很多导演,却不适用于李安,“父亲三部曲”使他一举成名,但他开阔的视野从不在一处停滞。


温润如玉的君子——李安

染指好莱坞

温润如玉的君子——李安


《理智与情感》

1995年,《理智与情感》上映,该片改编自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是李安指导的第一部英语片。故事讲述了一个落魄的贵族家庭中,女性是如何追求自己感情的故事。李安对简·奥斯汀同名小说出色的改编,在人物塑造上丝丝入扣,将人物情感以充沛的表现,这种对男女情感精准微妙的把控,仿若使人身处其中的去感受到人物间情绪跳动的功底,《理智与情感》是典型的李安导演风格,内敛、对心思的细腻把握,表达了李安心中永远的主题: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李安凭借《理智与情感》成功进入好莱坞主流电影制作行当,该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及多项英国学院奖,编剧兼主演艾玛·汤普森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这是李安指导的首部染指奥斯卡的电影作品。

东西方的文化桥梁

2000年,受纵横国际影视公司老板徐立功之邀,李安指导电影《卧虎藏龙》,该片改编自王度庐的同名小说。而早在5年拍摄《理智与情感》时,李安就让徐立功作代表,洽谈《卧虎藏龙》的版权购买事宜,李安对好IP、好剧本的把控能力及作为导演的敏锐嗅觉可见一般。

温润如玉的君子——李安

对于《卧虎藏龙》的剧情小编不想多做介绍,遗忘的小伙伴建议重温经典!

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学士、硕士学位修于美国,并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李安,深受两种文化的冲击,在双方的拉扯下寻求平衡,《卧虎藏龙》便是在这种平衡下创作出来的。有别于中国武侠片传统的刀光剑影,《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周润发饰)与俞秀莲(杨紫琼饰)之间柏拉图式的爱情,玉娇龙(章子怡饰)和罗小虎(张震饰)敢爱敢恨,敢打敢杀的西部牛仔性格都符合美国人的喜好。而同时,该片又是基于中国文化,如痴如画的美景加之令人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充分展示中国武侠的魅力。

李安凭借《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第5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和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卧虎藏龙》在当时掀起一阵中国古典武侠风,不仅吸引了华人眼球,也深得西方观众的追捧。而这一切都源于李安对两种文化深入了解后的平衡,他为东西方的文化交融架起一座桥梁,《卧虎藏龙》在北美斩获超1亿美元的票房,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破亿元大关的外语片,还是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电影。

华语电影的骄傲

温润如玉的君子——李安

电影《断背山》

2005年李安指导的新片《断背山》上映,影片讲述了1963年至1981年的美国怀俄明州,两个男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有的仅是断背山”是这段压抑感情里的痛苦与无奈。李安在电影中埋藏了难言的沉重,每一个长镜头的运用,每一段日夜的轮换,李安用细腻的细节处理让Ennis和Jack这两个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跨越漫长的时光的寂寞男人擦出了火花,清澄的苍穹还是漫山的黛绿都为两人的感情添上了一种自然的色彩。

温润如玉的君子——李安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1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该片是李安指导的首部3D电影。影片讲述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与虎建立起一种奇特的关系,并最终共同战胜困境获得重生。这部影片是李安在阐述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有信仰的人知道一切千难万险的考验都是出自对信仰的坚持,是信仰指引他们朝着光明和美好的世界前进。所以少年派面对恐惧和灾难,生与死的考验时,并没有举手投降。派一边是积极应对自然灾难的降临,一边是对老虎进行强者的驯服,这或许就是李安想借影片来表达的信仰和人生观,唯有统一和谐才是双赢的前途。


李安凭借《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两度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是第十九个两次及以上获此殊荣的导演,也是凭借3D电影获奖的第一人,更是华人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唯一一位。李安是华人导演的标杆,也是华语电影的骄傲。


温润如玉的君子——李安


温润如玉的君子——李安


李安在2013年二度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时兴奋地拥吻妻子林惠嘉

温润如玉的君子——李安


2013年爆红网络,奥斯卡颁奖结束后李安手捧小金人吃汉堡


受东西方两种文化冲击的李安,兼具西方文化的不羁、张扬与东方文化的谦逊与内敛,加之内心情感的细腻与对电影质量的严苛要求,使其电影可以从容游走在各种文化、各种题材、各种新技术之间,而使之升华,令其功成名就并身处电影行业金字塔尖的便是李安的才华。如今,镜头下的李安给人一种温润如玉,谦谦君子的感觉,也许是见惯了大场面后的处事不惊,也许是懂的越多越对世界充满敬畏,他的性格、态度、作品,均如玉般温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