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明乳业的年报出炉,中国上市乳企全部交卷。

2018年,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行业都过得很艰苦,乳业却是少数亮点之一,一份份飘红的年报,显示它们又走过收获的一年。

这一年,伊利、蒙牛、飞鹤和雅士利等企业笑着多收了三五斗,然而,也有企业如寒室饮冰,比如光明、澳优、贝因美和皇氏集团等,或增产不增收,最惨的就是光明,收入利润双双下降,风光不再。

那么,谁是去年乳业竞争中的大赢家?谁又在郁闷地唱着“凉凉”?

2018国内乳企财报:双超高歌进军国际,光明贝因美受挫但路已铺好

双超格局依旧明显,百亿俱乐部添新成员

作为中国乳业最具分量的两家代表性企业,伊利蒙牛的收成,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行业的兴衰。幸好,这两家公司都比较争气,都在2018年把业绩做到了新高。

最大赢家是伊利,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95.53亿元,同比增长16.89%,创历史最大增幅,净利润为64.52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期增长10.32%,再创亚洲乳业新高。

数据显示,伊利拥有母品牌“伊利”及20余个子品牌,其中“金典”、“安慕希”、“金领冠”和“巧乐兹”等重点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高达34.3%。而让这家巨头保持业绩坚挺的主要功臣,是液体乳产品,去年收入656.79亿元,同比增长17.78%,无论从体量,还是增速上,都是羡煞旁人。

2018国内乳企财报:双超高歌进军国际,光明贝因美受挫但路已铺好

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与伊利苦苦争斗十数载,也是其最大挑战者的蒙牛,在“天生要强”的信念支持下,并没有拉大和伊利的差距。

2018年,蒙牛营收689.77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上略逊于伊利,但其净利润为30.43亿元,其48.6%的高速增势足以藐视对手。和伊利一样,蒙牛的主业也是液态奶,它以593.89亿元的体量占到了蒙牛全部营收的86.1%。

可惜,三大收购案例忧大于喜:雅士利扭亏为盈,但利润只有可怜的0.52亿元,而现代牧业一家就报亏4.96亿元,最拉蒙牛“后牛腿”的是中国圣牧,亏损高达22.25亿元。

2018国内乳企财报:双超高歌进军国际,光明贝因美受挫但路已铺好

除了两个老大,还有几颗百亿俱乐部的新星也值得关注,比如健合集团。

2018年,健合集团旗下3大业务十分争气,共同推动集团营业收入达到101.33亿元,同比增长25.2%,纯利为24亿元,同比增长10.5%。

最给力的是旗下超高端有机子品牌Healthy Times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销售额增长了171.8%,傲视行业平均水平,并助推健合集团的中国奶粉业务整体增长21.3%,达到45.1亿元,市场占有率上升为5.9%。同时,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板块(BNC)中的另一主要产品,Biostime合生元益生菌卖出了10.4亿元,同比增长33.69%。

在集团Swisse运营的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ANC)业务上,它的销售收入为42.4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以中国市场表现为最,中国市场的销售增加了63.2%。

2018国内乳企财报:双超高歌进军国际,光明贝因美受挫但路已铺好

2018年这几家成绩亮眼,而从它们的动作上看,新一年可能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伊利在2018年在不断进行品类拓展,扩充业务范围,推出植物蛋白饮料、能量饮料等新品,并进军矿泉水行业,一个横跨大健康食品的产业布局已经初具规模;而蒙牛除了在常温、低温、冰品和奶粉等业务上加大投入之外,在国际化道路上也是越走越远,在世界杯大出风头后,又在印度尼西亚建设了中国乳企在东南亚的第一家工厂;健合集团在婴幼儿营养品、保健品领域,可以说已经抢占中国市场先机,为进一步扩展奠定基础。

从业务类型到市场范围,三家企业都借助优势不断扩展,它们的发展值得期待。

2018国内乳企财报:双超高歌进军国际,光明贝因美受挫但路已铺好

光明乳业成“速降冠军”,贝因美勉强保壳

作为上市乳企中最后的年报发布者,这本身就是一种尴尬。而乳业丰年里的欠收,确实让老牌的光明乳业脸上有些挂不住,哪怕它的整体实力还位居行业前3。

2018年,光明乳业实现营收209.86亿元,同比下降4.71%,仅次于伊利和蒙牛;实现净利3.42亿元,同比锐降44.87%,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去年的“速降冠军”。也正因为此,光明乳业在资本市场上遭遇看空,其市值不及身后的飞鹤乳业和健合集团。

从业务板块来看,光明乳业双线溃败。乳制品制造业营收为178.78亿元,同比降5.68%,主因是液态奶业务完全不敌伊利蒙牛,营收下降了9.66%,另一大业务是牧业,营收为23.82亿元,比前年同期少收了1.44%。

2018国内乳企财报:双超高歌进军国际,光明贝因美受挫但路已铺好

贝因美则是2018年最受关注的企业,因为它面临最后的“保壳”之战。同时,它也是最具争议的企业,因为它的成功“保壳”,靠的不是硬实力。

2018年,贝因美实现营收24.76亿元,同比下降6.92%,连续6年业绩下滑;营业利润为0.6亿元,成功扭亏,卸下了上市公司摘牌的压力。

贝因美认为成功扭亏的原因在于加强了主营业务及关键要素的投入,调整品类机构,调整区域渠道发展策略,大力发展新零售,加强市场秩序维护,从而优化了整体营收结构,提高了利润贡献。

但从财报数据来看,原因可能不止于此。一方面是奶粉和米粉的营收下滑,另一方面是营业成本在增加,要做到利润增加,显然有主业之外的收入在支撑。事实上,在2018年,贝因美拿到了1.05亿元的政府补助,还有0.41亿元的政府搬迁补偿,而出售旗下贝因美豆逗儿童营养食品公司,又获得了0.45亿元的收益,此外,出售遍布全国的12套房产也为利润增厚0.26亿元。据测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贝因美2018年将净亏损2.17亿元。

2018国内乳企财报:双超高歌进军国际,光明贝因美受挫但路已铺好

不过总的来看,光明乳业和贝因美基础仍在,一个仍是行业前三,另一个删繁就简加上宣传到位,反而给人枯木逢春的感觉。同时,经历了不同大小的内部动荡,这两家公司的新决策者已经基本固定,只要策略得当,还是很有逆袭的希望。

看光明乳业,去年收购了牛奶棚66.27%的股权,希望对方的渠道资源与公司现有业务形成有效协同,并且在濮韶华接手之后,确定了丰富产品品类,弥补冷饮业务空白等策略,收购了上海益民一厂100%的股权。从渠道和品类着手,正是戳中了光明乳业的痛点,看看调整之后,新一年是否能有收获。

2018国内乳企财报:双超高歌进军国际,光明贝因美受挫但路已铺好

而贝因美在谢宏、包秀飞组成的新团队带领下,新一年瞄准有机奶粉、羊奶粉、特配奶粉三大最具增长潜力的奶粉品类,虽然说是“小而美”路线,但野心不小,看来也是卯足了劲。

2018国内乳企财报:双超高歌进军国际,光明贝因美受挫但路已铺好

2018年企业们各有得失,但从各家的规划上看,过得好的准备一鼓作气,业绩差的也是积极调整,新的一年估计又是一番龙争虎斗,还是大有看头!成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往期好文:

恒天然贝因美缘尽2019?

2018奶粉电商大数据:三段奶粉持续增长,外资头部品牌吃香!

特配奶粉成行业新增长点,贝因美、圣元能否追上美赞臣、雅培?

2018国内乳企财报:双超高歌进军国际,光明贝因美受挫但路已铺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