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海璐:这个我们也跟导演也争执过,我说如果是我的话,我会用那架钢的琴本身的声音,但导演说那太惨烈了(众笑)。顺便说一句,王千源和秦海璐签名的那张《钢的琴》海报,到现在我还留着,搬了好几次家,都没有丢掉。

和电影《耳朵大有福》一样,《钢的琴》也是导演张猛执导的一部,名气不大但水平很高的电影作品。

我在2011年电影首映的时候进影院看过,而后通过其他途径又看过三四遍,得到过主演签名的海报,多年后还见过片中那架钢做的钢琴。可以说,我对这部反映小人物命运的电影情有独钟。

《钢的琴》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从故事来看,它最开始是非常丧,到后来就非常燃。王千源扮演的钢厂工人陈桂林下岗后,为了维持生计组建了一支婚丧乐队,爱人移情别恋爱上了富人,想把女儿带走。不带走的条件,家里必须有一架钢琴。陈桂林不可能负担起这样的高额费用,于是和散落各行业的老哥们儿齐心合力,打造了一架钢做的钢琴。

电影的台词充满黑色幽默,更充满小人物的无奈,主要角色陈桂林面临的困境,有些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经历过,因此很容易产生共情。

从演员来看,陈桂林是由当时名气还不算大的王千源扮演的。王千源本来就是东北人,在那之前他扮演的很少是东北人,而陈桂林这个角色,被他更为舒展得演绎出来。女主演是秦海璐,她也是东北人,演起片中那个大大咧咧的女朋友淑娴得心应手。片中还有当时几乎一点名气没有的田雨,他扮演的角色后来和陈桂林的女朋友好上了。

片中的音乐非常抓人,不仅有《跟往事干杯》、《张三的歌》这样经典的华语歌,还有大量的前苏联歌曲,放在东北题材的电影中写得非常贴合,也更为热血。其中陈桂林炸鱼时候的那段音乐,曾长期作为我的手机铃声,听了很多年。

秦海璐:黑色幽默是导演张猛的特质

2011年7月,我是冲着张猛此前拍的范伟主演的《耳朵大有福》,而买票进影院的。没有想到,那一场还是映后主创见面场,在那里我见到了王千源和秦海璐,还提了不少问题。

片子一放完,我快速跑到第一排,占据了有利地形。很快,王千源和秦海璐就出来了。我总共问了大大小小五个问题。以下是当时的问答实录。

提问1:先说一下总体感觉。以前曾看过张猛导演的《耳朵大有福》,我发现《钢的琴》和它相比,在很多地方是相像的,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主人公所在的地域,展示的也都是小人物的悲喜剧。不过我感觉他在这部片子里投入的情感更多更深,影片色调也更为灰色悲情一点儿。

影片中间安排了一段“隔壁老王”这样的片段,但最终看来两个主人公还是结合了,安排这一段情节的用意在哪里?就为了把这样一个并不算新的段子放进去吗?

秦海璐:我对张猛导演比较熟悉,《耳朵大有福》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导演的参赛片,那一年刚好我是评委。当初我们给了这部片子最佳影片奖,我们也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导演。黑色幽默的东西是张猛这个人的特质,生活中他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你不能听他讲话,一听你就想笑。他的第三部片子可能还是沿袭前两部片子的风格。我希望他的特质能一直保持下去。

关于“隔壁老王”的问题(众人笑),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相信有一部分人知道“隔壁老王”的故事,但我们也相信有一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所以你如果为了一个笑料而强加进影片是没有意义的。剧本创作的时候我一直在跟导演争执,要不要放入“隔壁老王”的情节。导演是坚持的,最后我尊重他。

因为每个人,不管他空虚不空虚,有没有对爱情的幻想,或爱情给过他破灭感,其实生活中不可能不出一点岔子,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可能都需要寻求到一种安慰,但这种安慰是没有情感成分的。所以这个段子穿插其中,只能说它是每人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一段插曲,这段插曲不代表任何意义。你有这样的事情,经历过之后你可能变成一个丰富真实的人,而不是很多影片中爱一个人就会单纯地爱得死去活来,为他怎样怎样,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其实,每段爱情都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提问2:影片最后的段落,大家制作的钢的琴摆放好后,主人公的女儿坐在前面弹奏,这里的钢琴声音真的是那台钢的琴发出的声音吗?因为听起来感觉有些低沉,不像一般的钢琴。

王千源:你说那段琴声啊,那段声音是做的。在刚拍的时候,那架钢琴还能发点儿声儿(众人笑),但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打,它现在发不了声儿了。

出品方负责人:有个别的琴键可以(众人笑)。

秦海璐:这个我们也跟导演也争执过,我说如果是我的话,我会用那架钢的琴本身的声音,但导演说那太惨烈了(众笑)。不是因为那声音不好,是因为那种声音不能跟真正的钢琴相媲美。父亲给女儿做了一架钢琴,他希望故事结局呈现的是一台组成音调的钢琴,对心灵是一种升华。如果真的是钢的琴,你根本就听不出来音律。所以导演坚持说,为了这架琴大家付出了努力,最后呈现的不应该是很惨烈的东西,而希望在心理上寻求一种安慰,那是大家心里面弹出的声音,是完美的。

《钢的琴》里有张猛的回忆

提问3:据我所知,这部片子在审片的时候被要求改名字,不知道当初广电总局要求它改成一个什么样的名字?但我觉得“钢的琴”这个名字太适合这部影片了。

出品方负责人:关于名字,这跟广电总局还真没什么关系。说来话长,我们出品方内部研讨时认为,《钢的琴》乍一听很像文艺片,但它是纯文艺片吗?又不是。我认为它是文艺气息很重的商业片,或者相反也可以。在目前的中国,做一部文艺色彩很浓的片子其实很不容易。导演和演员最大的职责是把这个艺术品拍好,对于出品人来说是如何使这样一部艺术品让更多人接受。而首先要有观看的动力,这样一部好的片子,我们真的要好好去研究。所以我们当初真的动过改名字的心思,而且最开始包括导演和演员是支持的……

秦海璐:开始的时候是支持的,也理解。

出品方负责人:而且我们也做过网上投票,很多网友起了不少名字,加勒比钢琴啊,满城尽带钢的琴啊……(众笑)

秦海璐:郭德纲的琴啊。(众笑)

出品方负责人:对,创意无限。但通过这一轮之后,我们发现好像没有一个比“钢的琴”更好的名字,这是说实话,如果有更好的名字,我们可能会斗胆做出某种抉择。但是真没有。所以我们尊重市场,既然市场说没有必要改名,那我们就听市场的。对于出品人来说,也必须永远听市场的。

其他观众问了几个问题之后,影院工作人员送给三人每人一盒爆米花,寓意票房火爆。秦海璐拿到爆米花后问我:“吃点儿吗?”。因为距离很近,我就顺便小声问了下: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吗?还是张猛导演完全虚构的?(是为提问4)

秦海璐:我告诉你,张猛大学上的是舞美系,毕业后没有工作就回到老家。有一次他帮人家装修一个门脸,没有木料,就偷偷到父亲的文工团小洋楼里挖木地板。他发现小楼里有一架钢琴,破旧的,没人要。父亲告诉他说,那架琴是他们自己做的,文革的时候没有这种乐器,工人阶级发挥能动性,自己做了一架钢琴,虽然音色不是很好,但可以用。张猛当时意识到,原来钢琴还可以自己做。后来他一直想拍一个做钢琴题材的电影。有一天,他看到马路上一个高高瘦瘦的父亲骑着自行车,风很大,后面带了一个小女孩儿,骑车很吃力。他就想到,下岗工人的生活真的很艰辛,但他又看到,父女俩脸上洋溢着某种幸福,他马上想到钢琴的故事可以放到父亲和女儿的身上,所以就有了《钢的琴》。

提问5:里面的歌都是你们自己唱的吗?还是别人配的音?

秦海璐:自己唱的,现场收音的!

《钢的琴》是不一样的电影

顺便说一句,王千源和秦海璐签名的那张《钢的琴》海报,到现在我还留着,搬了好几次家,都没有丢掉。

在我心目中,《钢的琴》是一部不一样的电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