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外媒报道,在今年6月“全球鹰”无人机被伊朗击落后,美国空军计划将三分之二的RQ-4“全球鹰”系列无人侦察机退役,以便发展应对“大国竞争”所需要的新型战略侦查平台。21世纪初时,美军空军认为正在走向实用化的“全球鹰”大型无人机和间谍卫星结合就可以替代U-2和SR-71这样的有人战略侦察机。

(原标题:"全球鹰"性能不及U-2或被退役大半,新机正在研制)

据外媒报道,在今年6月“全球鹰”无人机被伊朗击落后,美国空军计划将三分之二的RQ-4“全球鹰”系列无人侦察机退役,以便发展应对“大国竞争”所需要的新型战略侦查平台。


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

现在该退役计划作为年度预算草案的一部分已经上交国防部长办公室进行审查,这将最终决定“全球鹰”的命运。如果计划得到通过,现役“全球鹰”无人机35架中的21架将做退役处理。

在“全球鹰”出现前,美国空军最重要的高空战略侦查平台是U2和SR-71,都堪称航空史上的传奇飞机。

U-2是美军战略侦察机的“常青树”,首个量产型号U-2A于1957年服役,到最后一架于1989年服役为止共生产了104架,现在还剩下约30架U-2仍在服役。

U-2在服役之初凭借超过20000米的最高升限来躲避苏联防空部队的搜索和攻击,但很快苏联就增强了防空系统。1960年,一架U-2在苏联领空被的“萨姆-2”防空导弹击落,飞行员被俘虏,酿成了著名的“鲍尔斯事件”,让美国在外交上陷入被动。以此为开端,多架U-2在世界各地被击落,所以美军开始研究U-2的后继机型也就是后来的SR-71。


中国于上世纪60年代初击落了共计5架U-2侦察机。

SR-71和U-2一样来自著名的“臭鼬工厂”,设计目的就是得到一款最高飞行速度3.3马赫,最高升限24000米,以至于苏联战斗机无法拦截的战略侦察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SR-71采用了许多特殊的技术。例如机身大部分由钛合金制成,采用J58半冲压发动机等。

有趣的是,因为该机在高速飞行时机身蒙皮的温度非常高,导致蒙皮受热膨胀,机身长度可延伸达7.4厘米。所以在设计时只能按照膨胀后的状态配置蒙皮。这就使得该机在起飞前和空中加油状态下的蒙皮呈开放状态。再加上机载燃油密封系统无法承受高速飞行时的高温膨胀,导致这架飞机严重漏油,据地勤人员回忆称“漏油程度与淋浴相差无几”。


SR-71,注意机翼上明显的漏油痕迹,它使用的JP-7燃油也是特制的。

这样“一边飞一边漏油”的飞机的运营成本自然不低,而且由于应用了太多突破常规的技术导致故障率居高不下。从1966年服役到1998年美国空军该机退役共建造了32架,其中10数架在飞行过程中因故障坠毁,造成12人丧生。出于性价比方面的考虑,美军选择将其退役,暂时失去了可以对先进防空系统保护的空域进行“穿透式”侦查的情报平台。

21世纪初时,美军空军认为正在走向实用化的“全球鹰”大型无人机和间谍卫星结合就可以替代U-2和SR-71这样的有人战略侦察机。据美国国防部的解密文件显示,早在2005年就有将U-2逐步退役的初步计划。2006年,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在执行重组空军计划时宣称要将U-2退役。之后到2014年,国防部提交的下一年预算草案中首次把退役U-2摆上了桌面。


今年8月美国公布的伊朗航天发射场的卫星照片,图像十分清晰。但是卫星受到运行轨道和气象条件的限制,灵活性弱,远不足以代替大气层内侦查飞行器。

当时美军所看重的是无人侦察机使用上的便利性。即使飞机被击落也不会涉及到人员伤亡,没有了驾驶员可以成倍延长飞机的滞空时间,提高侦查能力。而且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全球鹰”的运行成本也有望降低。

不过,不论美军内部如何讨论都不得不承认U-2比“全球鹰”更加成熟可靠,还有一种激进的看法甚至建议直接退役“全球鹰”并将U-2升级使其服役到2023年。但是美国空军最后还是选择保留了U-2机队,形成了“全球鹰”和U-2并存的局面直到今天。

“全球鹰”在21世纪初的“反恐战争”时期面对的敌人几乎都是没有完善防空能力的武装分子,很难对它造成有效的威胁。但美军现在正在转向“大国竞争”方向,在具备完善防空系统支持的对手面前,飞行高度不足20000米,速度只有约620千米/时且不具备隐形能力的“全球鹰”的生存性令人堪忧。

这导致原本并不突出的缺陷因为整体发展战略的大转向而越发凸显出来,作为一款战略侦查平台在战时的作用非常重大,这令美军不得不再次考虑这种飞机的去留,以便优化和平衡侦查能力。

虽然现在距离U-2A服役已经过去了62年之久,但在此期间U2也一直在进行改进升级,最新型号U-2S型于1980年代投入使用,最近一次技术升级则是在2012年。可以说,除了外形有些类似外,现役U-2的技术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了半个多世纪前的早期型号。



早期型U-2A(下)和现役U-2S(上)。

现役U-2S侦察机可以携带比“全球鹰”更加完善的侦查设备,而且其升限高达24000米,可以一次性侦查更加广泛的地域。U-2的机载发电设备的发电能力是“全球鹰”的两倍以上,这意味着它可以在空中开启同时更多设备,收集更多种类的信息。

美军在2012年曾为“全球鹰”研制“有效载荷通用适配器”(UPA),以便将U-2的侦查设备移植过来获得同等的侦查能力。但仅在一年后就宣布放弃这一项目,所以现阶段“全球鹰”的侦查能力还无法与U-2相比。

除了侦查能力的差异外,U-2的灵活性和运行稳定性也要高于“全球鹰”。“全球鹰”的飞行高度不足以躲避风暴,机上也没有除冰系统无法长时间在云层中飞行,而且在面对强大对手的电磁干扰或网络攻击时,“全球鹰”的远程操控系统也十分脆弱。


伊朗展示被击落的美军MQ-4C“广域海上监视机”残骸。

总的来说,现阶段有人机在反应速度和灵活性方面比无人机更具优势。据称U-2在太平洋地区的任务成功率接近96%,而“全球鹰”大约为55%,多年来老U-2一直为美军所青睐也证明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技术升级,“全球鹰”在2020年代也能获得和U-2同等的侦查能力,但这种只有30余架的小规模机队的维护和升级成本可不低。“全球鹰”在其服役早期就将各种功能层层加码,导致预算严重超标。现在用更大的成本来维持一种承担战略级任务,但很容易被强大对手击落的飞机显然不符合发展需要。

这一部分资金完全可以用来研发全新的平台,现任国防部长埃斯珀正在主持遗留项目的清退工作,其目的之一就是结束这些“浪费钱”的军事项目以便在高超音速导弹、核航母等重要方面增加投入。


近年来美国主要竞争对手的实力不断增长。图为俄制S-400防空系统。

与此同时,U-2也在逐渐老化落后,所以美军已经在研发新飞机来缓解当下战略侦察机“青黄不接”的问题。

外媒曾报道称,继“全球鹰”之后美军又于2008年开始研发RQ-180无人侦察机,2014年该机的存在得到官方证实,现在应该还处于实验阶段。该机和美军下一代轰炸机B-21均为诺·格公司研制,据称两者之间有一定技术相似性。

RQ-180具备隐形能力和比“全球鹰”更好的飞行性能。从设计上看,美国空军将其作为穿透式“情报、监视和侦查”(ISR)飞机使用,并且有可能可以与B-21配合作战,为后者提供电子战支持。


外媒绘制的RQ-180无人侦察机示意图。

回到事件本身,如果这次提出的“全球鹰”退役案得到通过,那么退役的二十余架飞机很可能会被卖给日本、韩国、德国、澳大利亚等盟国,这些国家都曾有采购“全球鹰”的意向。留下来的飞机作为过渡和补充以等待RQ-180或者其它平台正式形成作战能力。

王旭 本文来源:网易谈兵 责任编辑:王旭_B1206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