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跟你不熟——你也是社交恐惧症的一员吗?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总是怕在公共场合做任何行为,发言就磕磕绊绊,做动作就别别扭扭,即使是默不作声,也难免手脚无措,恨不得身边的人或自己瞬间消失才好。

这一般都被视为内向的表现,但在心理学上,其实是一种社交恐惧。社交恐惧,正在与拖延症一起,成为当下年轻人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社交恐惧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非常受关注的心理问题(或许很多人还没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著名问答社区知乎,就有很多关于社交恐惧的问题。

对不起,我跟你不熟——你也是社交恐惧症的一员吗?

对不起,我跟你不熟——你也是社交恐惧症的一员吗?

从上面几个图可见,以社交恐惧为关键词的回答,有好几个都有数千赞同,上千评论,这代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极高的关注和极其广泛的讨论,已经引起非常多的人的重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

不过,除了在知乎找解答,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其实,最好的答案,还是在相关的心理类图书里。比如,这本轻心理学科普书《认生的人:如何克服社交焦虑》。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资深心理医师清水荣司,书中解释了社交焦虑产生的原因,也提出了对付社交焦虑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们来简单地看一下书中的部分内容,希望能让同样认生的你,找到拯救自己的方法。内容如下——

日本有“一亿人”认生?

成年之后,你是否也有“认生”的烦恼?

“认生”本来是用以形容婴儿开始区分母亲和陌生人的成长过程。但是近年该词语不仅用来形容婴儿,还被用在大人身上。

维基百科关于“认生”的解释中写道:经常用于形容成年人,一般表示此人羞怯、腼腆。作为精神科医生,我认为成人的“认生”多表现为“人际关系焦虑”。

成人“认生”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表现为社交场合感到焦虑、心悸、面红耳赤、出冷汗等症状,是“社交恐惧症” 的“预备”状态。 本书中将区分使用“社交恐惧症”和“认生”这两个词 汇。我把对生活造成障碍6个月以上的状态称为“社交恐惧症”;程度不及“社交恐惧症”严重,但是在社交场合会感到强烈焦虑的状态称为“认生”。

“社交恐惧症”一词进入人们视野之前,人们听到的是“强迫神经质对人恐惧症”。该专用词汇是森田正马教授创造的,森田教授开创了治疗神经症的“森田疗法”。

森田教授先行于欧美研究者,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对人恐惧症,在国外的研究者当中以“Taijin-Kyofu-Syou” 直接通用。

对不起,我跟你不熟——你也是社交恐惧症的一员吗?

日本的“耻感文化”表现为“在人前蒙羞之事堪比死亡,甚至更加可怕”。在森田教授开始研究的年代,曾经认为对人恐惧症是日本人特有的心理疾病。 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慢慢地发现,欧美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案例,随即便产生了“社交恐惧症”这一新词。近年,“社交恐惧症”一词反向传入日本,被人们接纳。

同时在美国,社交恐惧症被称为“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根据美国的统计,美国国民约10%~15%患有这种疾病,发病年龄平均15岁。

每每提及“社交恐惧症”,人们总觉得它遥不可及。事实上,在人前说话或和人接触产生焦虑的情绪并不是特殊的事情。当焦虑感程度加深时便成了社交恐惧症,许多年轻人均为此感到烦恼。

对不起,我跟你不熟——你也是社交恐惧症的一员吗?

如果看了摘抄内容对本书感兴趣,可以在各大电商平台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