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397)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宣和书谱》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相传他曾梦见一人,授以如椽大笔,此后他书艺大增,并称:“此当有大手笔事。”人们熟悉的“大手笔”典故即出于此。 王珣真迹《伯远帖》的年代仅次于《平复帖》,堪称无上至宝,其书体为成熟的行草,运笔自然,各字是分立的,古逸洒脱,确实是晋人特有的风神,堪与二王争辉,也是乾隆的三希之一。 明书画家董其昌评其云:“晋人真迹唯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时,大令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珣乎。视大令不尤难觐耶!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 明末顾复《平生壮观》一书云:“《伯远札》……纸坚洁而笔飞扬,脱尽王氏习气。” 清安歧《墨缘汇观》谓其“有自然沉着之气”。 近人杨守敬《平帖记》云:“珣为洽之子。” 《宣和书谱》称:“其家世学,草圣有传。今不见其草迹,即此真行,已足名家。观其下笔,力变右军父子,而无一笔诡于正,所谓纵任自喜,古雅有余者也。” 作品欣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