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后A选项呢,它强调的是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那么这个选项呢,虽然意思上与整个题干是一致的,但是显得过于宏大而且缺少针对性,因为整个这道题目的重点是围绕着如何控制汽车的使用量问题。题干说得非常清楚,那就是要大幅地减少各种公车进行车改,这样做了以后再辅以各种税的开征,城市的汽车使用量也就随之减少了,那么整个城市的空气问题就解决了。

事业单位考试言语题有时候常常令我们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所占的比重往往不小,恨是因为常常令我们捉摸不定,今天就请跟随楚雄中公教育一起走进它,深度剖析经典言语题目。

【例题1】所谓网络戏谑文化,是网民长期以来在互联网上形成的一种话语表达方式,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互联网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语境,很多时候,反讽和隐喻比__________更有力,嬉笑的态度比严肃的发言更接近事情本质,戏谑的效果通常是通过猛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才得以形成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轻描淡写

B.开门见山

C.直抒胸臆

D.指桑骂槐

【答案】B。

【解析】纠结选项为B和C。

这道题研究的是怎么说、如何说的问题,而不是研究什么时候说的问题。呼应点是“反讽和隐喻”,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辞呢,属于表达方式的范畴,而开门见山是一种引出话题的方式,解决的是什么时候说的问题,多用于讲话、写文章等。开门见山一定是在开头,强调的是时间节点;直抒胸臆强调的是一种表达,什么时候都可以用,开头中间结尾都可以。

【例题2】事实上,由于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矛盾大多是结构性矛盾,控制城市汽车使用量,用“减法”可能比用“加法”好。加法就是开征汽车排污费;而减法,核心就是大幅减少各种名号的公车,全面推进车改。如果这一招能真正推进,加上环保税等的开征,估计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就会大大好转。

这段文字的议题是:

A.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B.“加法”和“减法”的优劣比较

C.如何进行公车改革

D.如何控制汽车使用量

【答案】C。

【解析】迷惑项为A。

题干首句指出来要想能够控制城市汽车的使用量,我们最好要使用“减法”的方法。那么具体来说应该怎么做呢?题干说得非常清楚,那就是要大幅地减少各种公车进行车改,这样做了以后再辅以各种税的开征,城市的汽车使用量也就随之减少了,那么整个城市的空气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说这道题的重点是如何才能有效的做到控制城市汽车使用量的问题。答案选择D。而题干当中的重点它不在于加法和减法的优劣比较,题干当中并没有说明减法有哪些优点加法有什么缺点,排除B;而C选项只是文段当中的一小部分,过于片面排除C;最后A选项呢,它强调的是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那么这个选项呢,虽然意思上与整个题干是一致的,但是显得过于宏大而且缺少针对性,因为整个这道题目的重点是围绕着如何控制汽车的使用量问题。

通过这些经典言语例题,我们要学会摸索言语出题人的命脉,明确靶向,这样做题时下笔才有力。祝广大考生考试时智商在线,一举成公。

编:楚雄中公教育(cxzgj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