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对于对长江的赞美

不止于诗文,亦在于画里。

从南宋赵芾,夏圭

到明代吴伟,

再到近现代的张大千吴冠中等

都以不同的绘画风格表现出长江的惊险长绝。

注:下面请横图欣赏。

南宋 赵黻(芾)长江萬里圖卷

纸本水墨 45.1×99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夏圭 长江万里图

绢本设色 纵26.8横1115.3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夏圭《长江万里图》画卷的前半段,以接近平视的角度近景特写岩块、林木,以及江行的舟船,表现长江三峡险峻和波涛汹涌的景观;后半段则是以俯视和远观的角度描绘江面上的活动,以及沿途所见秀丽的景色。从逼近观者的景物,转换到辽阔空旷的视野,这种构图的方式具有戏剧性的效果。 在画卷最后,有元代鉴藏家柯九思的题字,鉴定这幅画作者是南宋夏珪。但是柯九思题字是后人伪造,所以这样的意见值得强烈怀疑。从时代风格来看,这种山水长卷的构图方式流行于明初,而在笔墨技巧方面,本幅的“斧劈皴”用同一方向的侧锋表现,而水纹的描绘也刻意强调浪花的造型和装饰效果,这些特征显示〈长江万里图〉的创作时代为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初,可能是一张与明代宫廷画院风格密切相关的作品。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明 吴伟 长江万里图

绢本水墨 纵27.8厘米 横976.2厘米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吴伟的不少山水画,其实是以山水为衬景的人物山水画,在这幅作品中,画中人物与山水相结合,在具体表现上简劲放纵,昂然潇洒,不流于粗俗,作品在构图上宗马远、夏圭之法,取山景一角,但远山相连,坡石用笔粗放,其斧劈皴更加豪放,水墨淋漓,冬树苍古,画法坚劲有力,古意森然。冰山用墨泛染,寒气逼人,背景全用晕染,浓淡得体。《长江万里图》墨笔画险峻山岭,近景为苍古之树生屹立于巨石之间,整幅绘画笔法纵横洒脱、老辣,是画家晚年时的精品。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明 佚名 长江万里图

台北故宫藏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张大千 长江万里图卷

本幅纸本 53.2×1979.5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此帧《长江万里图》是1968年为贺张群八十寿辰,积十日之功精心绘制,画幅的表现形式为传统之中国手卷。主要景点起自四川境内的长江上游,可以从画中明指的有岷江、都江堰、索桥、导江玉垒、重庆、万县、三峡、宜昌、武汉三镇、庐山、小孤山、黄山、芜湖、南京、镇江、金山寺、焦山、上海,至崇明岛出海为止,彰显了大千“泼写兼施、色墨交融” 风格。画幅由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的赵恒惕签题。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吴冠中 长江万里

22.5 × 509 cm 油彩纸本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此件《长江万里图》是1973年吴冠中从农村调回,参与北京饭店大型壁画《长江万里图》创作的综合性成稿。当时参与创作的团队还包括黄永玉、袁运甫、祝大年等老一辈艺术家。现存《长江万里图》同题材油画作品共两件,另一件油画长卷《1974.长江》,经专家鉴定应为同一壁画创作的底稿或初稿,已于2006年捐赠给故宫(微博)博物院收藏。现存《长江万里图》为市面仅存描绘长江壮阔景象的油画长卷巨制。该作品卷首有吴冠中的补题:“一九七一年至七二年间,偕小彭、运甫、大年、永玉诸兄,为北京饭店合作《长江万里图》巨幅壁画。初稿成,正值批黑画,计划流产,仅留此综合性成稿,小彭兄冒批判之风险,珍藏此稿,今日重睹手迹,亦惊喜、亦感叹!一九九○年七月八日 北京红庙北里六号楼 吴冠中识。”可见历经多年吴老对该作品仍甚为珍爱。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品味玺鉴| 历代名家长江万里图赏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