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光芒下,我像一只蜗牛,向着光源慢慢爬行,虽然缓慢,但永不停歇,为每一个普通的生命而写,为每一个身处困境但信仰不灭的人而写。”日前,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主办的“世界读书日:阅读刘厦”分享会在线上举行。轮椅上的青年女作家刘厦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文学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感动了在线所有观众。

萌芽 自幼坐着轮椅,13岁时开始写诗 刘厦于1985年出生在晋州市,由于从小患有脊髓肌萎缩症,只能终身与轮椅相伴。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立志成为一名作家,陆续在《诗刊》《星星》《诗探索》《诗选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近600篇,著有诗集《长草的时光》、散文集《遇见生命》,还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她的励志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可能与大多数写作的人不同,大多数人是受文学作品或某位认识或不认识的文学作者的启发和引领,走上文学道路尝试写作的。而我写作的起因,纯粹是一种本能,为了突破生命的困境,弥补生命的缺失。”谈及自己与写作结缘,刘厦这样说。 刘厦说,她一周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脊髓肌萎缩症,“这注定我和我的姐姐有同样的命运,终身将与轮椅为伴”。但说起自己的童年,她用“幸福”“有优越感”来形容。她在家自学完成小学到高中课程。“因为我们在家里自学,比学校的孩子学得早,而且父母会给我们买很多课外书,让我在同龄人面前显得很博学。父母的爱,不仅给予我生活上的安全、未来的希望、对抗磨难的勇气,更给予我很多创作的灵感。” 在13岁那年,刘厦写下了第一首诗。“我最初写的诗,只是一些分行的短句。但是,我当时认为那就是诗,便开始怀着一颗神圣的心‘秘密’写作。”刘厦说,从写下第一首诗起,她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我觉得从写作开始,我的灵魂才真正上路了。”

励志 连续17次投稿,终于发表首篇文章 为了弥补生命中的缺憾,为了成为父母的骄傲,刘厦立志成为一名作家。于是,她开始阅读文学作品。 “当时,我对文学作品了解特别少,主要是一些朋友推荐给我的。一位和我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正在上中学,就把她觉得好的书拿来给我们读,如《围城》《红岩》《哭泣的骆驼》《飘》《平凡的世界》。”刘厦说,那个时候,阅读于我而言,就像在黑夜里去欣赏一栋栋美丽的别墅,比较迷茫但又充满吸引力。“虽然十几岁的我理解能力还很有限,但现在想来,阅读还是越早越好,在人格和价值观定型之前去开阔视野,去了解更多的东西,对人的帮助非常大,不仅是在写作方面。” 然而,随着自己病情的发展,刘厦拿笔越来越吃力,身体也因为经常生病很虚弱,但这些都没有打消她对学习和文学创作的热爱。无力操作键盘和鼠标,她就靠父亲买来的语音输入系统软件和手写板,和姐姐合作来打字…… 经过了17次投稿之后,刘厦终于在18岁那年发表了第一首诗歌。“虽然发在了县级报纸上,但是我当时非常激动。”刘厦说,那首诗的发表给了她很大鼓励。 后来,刘厦的作品慢慢地发表在各大文学刊物上,截至目前已发表各类作品近600篇。其中,诗歌作品《小村》获得2017年河北省作协举办的“美丽河北”征文大赛二等奖,散文作品《留在心中的对不起》获2015年中国残联举办的“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2019年出版的《遇见生命》入选河北省2018年重点创作选题。

心声 生命的体验,写作的宝藏 刘厦说,通过写作这扇门,她进入了更广阔的世界,可以抵达生命本身,与世界连接,感到无比幸福。 也有人好奇,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怎样写作,写什么呢? 刘厦说,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值得写成好的作品;无论什么样的人生,都潜藏着转化成文学之美和力量的可能性。“我没有经历过大多数人所经历的,但我经历着属于我的生命体验。这就是我写作的宝藏。” 刘厦认为,一个优秀的文学作者应该具备三点:“第一,要对自我经验有自信,并能够认识到自我经验是写作的重要途径。第二,要有足够的觉察力和勇气,努力寻求内心的真实。第三,要做一个复杂的孩子,用最纯净的智慧去爱世界。” 在刘厦看来,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其写作的必经之路。当然,除此之外也要了解更多的领域,消除更多的盲区,让它们都为“我”所用,从而写出“我”看到的世界和对世界的感受。“每个人的经验和看到的角度都是独特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进入自己的角度,寻找更深层次的东西,进而进入更广阔的领域,与更多的生命达成共鸣。” 刘厦坦言,她从来不觉得不知道该写什么,而是觉得有很多东西需要写,只是很多时候感觉还没有那个能力。“所以我也在努力学习。无论是去大学听课,还是开心理咨询工作室;无论是大量阅读,还是尽可能多地接触更多领域,全是为了自己能有所提高,希望自己不要太无能,不要辜负自己的生命和自己所遇见的一切。” 感人 以蓬勃生命力,收获满园春色 “她的诗歌,既有冀中平原泥土温暖湿润的气息,质朴而恒久,又敏锐舒展,清新别致,不断从平凡的景象中发现令人惊心动魄的美;她的散文,摆脱了庸常的视角,写亲情和家园,如同写大自然,从不同的侧面、多个层次探索、解释和表达生命的意义。”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主席程雪莉说,刘厦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赞叹的奇迹。她把阅读和写作当作让生命绽放的方式,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也收获了满园春色,已经从萌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刘厦的分享感人至深,启迪深刻。 “扶持基层青年作家,一直是石家庄市作协的重点工作之一。”程雪莉表示,刘厦的散文集《遇见生命》出版之后,石家庄市作协就想为她举办一场新书分享会,原计划于今年元宵节后举行。没想到,分享会因为疫情影响一拖再拖,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改在网上通过微信举办。本次活动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推出更多的石家庄本土基层青年作家,探索出一种别开生面的网络课堂形式。

(燕都融媒体记者 康瑞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