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带着孩子从小旅行,也会继续那么做的原因。但是旅行的经历让她开始慢慢学会:美好的风景需要等待。

“五一”小长假里,有没有带低龄宝宝出门旅行的父母呢?

“孩子那么小,什么也不懂,长大后可能都想不起旅行经历,带他去旅行也不知道有意义没?”

作为新生宝宝们的父母,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

牛牛在野生动物园里看到了小羊很兴奋地说″羊…咩咩咩″,还凑过去摸摸小羊,喂小羊吃东西。看到老虎、狮子、牛等,嘴里还嘟囔着″虎、狮、牛哞哞″。妈妈趁机教了他一些其它动物的名称以及动物的叫声,牛牛很快就都学会了。在没有见过这些动物之前,父母教他小动物的名称和叫声,他都没反应。

经常旅行并接触陌生事物的牛牛,在1岁时已经能主动跟陌生人打招呼;17个月的牛牛已经懂得如何收拾自己的行李;旅途中由于经常要在餐厅吃饭,乘坐公共交通,牛牛已经懂得在公共场合不可以大声说话、哭闹等基本礼仪。

2岁的牛牛在邮轮之旅中,爸爸不仅带他看海,一起玩沙子、下水玩等等,也几乎包办了平时由于工作繁忙而很少插手的吃喝拉撒睡。旅行中长时间和全身心的陪伴让牛牛和爸爸更加了解和迁就对方的习惯和需求。

虽然之前牛牛跟爸爸的关系也蛮不错,但是自邮轮之旅回来后,小家伙跟爸爸的关系更加亲密了。每天早上起来牛牛要跑到爸爸身边要求抱抱,一起洗漱,还时不时地说″爱你,爸爸!″ 有时早上睡醒后,牛牛会跑到爸妈房间,盯着未睡醒的爸爸看了半天,然后靠在爸爸怀里,做幸福状。

旅行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对父母而言,宝贝的陪伴会让我们的旅行经历更美好。孩子有比平时更多的时间和爸妈在一起;爸妈当下没有工作没有日常家庭琐事的烦扰,也能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这种高质量的陪伴会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

朋友带着孩子 Bubble 走在罗马街头,碰到了一场即兴表演,朋友发现他们三岁的孩子对现场音乐特别感兴趣。回国后,他们把这次旅行中收获的新体验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积极寻找观看各种现场音乐会、演奏会的机会,为孩子兴趣的深入创造环境。

Bubble两岁的时候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出行,并在旅行中喂了海狮。三岁再去巴哈马旅行的时候,她问:″可以喂海狮吗?″虽然那次没有找到喂海狮的机会,但是她异常兴奋地喂了海豚,还给海豚一个大大的亲吻——这种期待和渴望来源于她先前喂海狮的经历。

小时候的Bubble在车刚开出车库五分钟的时候就会一直问:“我们到了吗?”和所有充满好奇心的小孩一样,被固定在座椅上几个小时会让她很无聊、很烦躁。

但是旅行的经历让她开始慢慢学会:美好的风景需要等待。从出发到达旅行的目的地,需要耐心等待;排队入场时,需要耐心等待;登上山顶看日落的那一刻,需要耐心等待;在大海中航行,看到鲸鱼喷水,海豚跃起的那一瞬间,需要耐心等待;在月夜的树林中,寻找猫头鹰落在枝头的踪影,需要耐心等待…

每一次的旅行都在慢慢教会她,再多一些耐心,就有可能会有意外有趣的收获;在等待的过程中,沿途的风景,也很美。

就在两周前,Bubble跟着爸爸妈妈因为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而被困在机场一天一夜。而Bubble不仅能耐心地等待转机出现,还能积极坦然地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

在机场等待的时候,Bubble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探索好吃的食物、好玩的商品、有趣的设施,一起计划如何能够利用公共交通离开机场、脱离被困的窘境,如何重新安排接下来的旅程。面对晚上只能和千万其他旅客一起挤在机场地板上睡觉的局面,对 Bubble而言,似乎只是另一次特别的露营体验,值得期待。

旅行计划很少能一帆风顺地实施,通常都会有突发状况,需要临时变更计划。宝宝也总是要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慢慢长大,在不同的环境中找到适应的方式。旅行的过程,就是他们适应能力提高的过程。

在旅行中频繁接触自己不熟悉的人和事物会让孩子拥有一颗更加包容的心。旅行也会扩大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让他们成长更快……

离开熟悉的地方和相似的人群,结交新的朋友、尝试新的食物、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旅行让孩子有更广泛的认知基础来选择自己的喜好,也帮助我们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孩子有可能记不住你陪他们读过的书,玩过的游戏。可是这些都是融入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和孩子一起旅行,亦是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带着孩子从小旅行,也会继续那么做的原因。即使旅行都不记得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旅行当下的那一刻是快乐的、温馨的、享受的就已经值得,何况这些美好的经历会一直伴随和影响着你和孩子。

来源综合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亚楠编审:王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