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少谈理想,当然都是老师逼的。我记得,我很郑重地写下“当一个卡车司机,专拉糖果饼干”时,老师的脸色很不好看,仿佛说,当个科学家、世界冠军很失礼吗?于是,我过早地学会妥协——那就像您一样,当个老师吧。
在中国当孩子,理想是有标准答案的,但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小人物”。以至于大多数人长大后没混出模样,还真有点不知咋活了。
幸好,有那么几本好小说,给了我一些参考。其中一本是《安琪拉的灰烬》, 11岁的弗兰克在贫民窟打发饥饿的童年,晚上做着与红唇千金和拦路大盗相会的梦。他一想到护士和修女对此无可奈何就高兴:“全世界的人都无法干涉你脑海里的想法,这真是一件美事啊。”
我很惭愧,在弗兰克这个年龄,一没冷着二没饿着,却不明白拧耳朵和家长签名再有威力,也是禁锢不住脑子的。你都未敢去想,白白丢了这么多糖果饼干,活该!
另一本是加缪的《鼠疫》。老实说,读第一遍以为是英雄颂,塔鲁多高洁啊,只是个“不知何故经过奥兰城”的人,却比任何人更有热情,以命相抵。塔鲁一生的命题,加缪安排他在小说里说了:“使我感兴趣的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圣人。”而且,他并不信上帝。
就这样,在许多年里,我辜负了加缪的苦心。《鼠疫》并不教人成圣,只是说了一些生活该有的逻辑和真相。等到一定年纪,我才发现“小人物”格朗才是里面最可爱的人。这个老头儿是市政府的临时工,白天上班,晚上写小说,一直为开头痛苦不堪。鼠疫期间他当了志愿者,负责统计登记病人和尸体,人们感谢他,他却一脸诧异,这可比写书简单多了。
纵使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连办公室主任都嫌其瞎忙活影响KPI,普通人格朗却更值得记住。加缪说,格朗更具代表性,展示了某种笃定的美德和良好愿望,但求在细小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和弗兰克相比,格朗更是我的菜。大概我的余生也会如此:见过一些世面,还没出人头地,残留一些真诚,和胆怯时常闹别扭,除了几个关键时刻,前者几乎没赢过。如果再幸运一点,那几个时刻,恰好是我最看重的。
有了这些故事,我对当好一个普通人就坚定多了。不过,这都是后来的事了。在遇见弗兰克和格朗前,我还是成功地通过流水线教育,忘记一名风中疾驰的卡车司机该有多欢乐。幸好,生活是不会让任何人失学的。
有十多年,我当记者,却混得不怎么好,总去一些不太让人喜闻乐见的现场。有一年,某地下雨,有些不幸者,我要写写他们。但谁愿意告诉我呢?城市又欢快起来了,何必还那么不识趣瞎嚷嚷?后来,我陆续接到一些纸条,上面有线索。
他们都是普通人,能看得出来几经纠结。他们不想出头,但又想脚下之地能好一点。或许这么想的人还有更多,但最终,找到我的只有他们。
我至今不认识他们,连样子也忘了。在我尔后更漫长的日子里,英雄总是稀罕又过于沉重,推我一把的往往是小人物,他们怯怯懦懦一咬嘴唇的样子最让我感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时常会想起《鼠疫》里加缪的自述——
“如果人真的非要为自己树立起榜样和楷模,即所谓的英雄,如果在这个故事中非得有个英雄不可,那么叙述者恰恰要推荐这个微不足道、不显山露水的英雄:他只有那么一点善良之心,还有一种看似可笑的理想。这就将赋予真理其原本的面目,确认二加二就是等于四,并且归还英雄主义其应有的次要地位。”
这是说,我们一直误读了生活的剧本,真理的使者往往不只在高山仰止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同一个夜晚,缅怀一位普通眼科医生的原因。
文:叶伟民
来源:叶伟民写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