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欣真是可爱的小作精!”

“虞书欣练习室直拍,让人惊呼:哇呜!”

”做作”本身是大众眼里的贬义词,却被《青春有你2》的热门练习生虞书欣重新定义。

虞书欣从一开始被全网群嘲,到后来口碑逆风翻盘,成了大家眼里集白富美、真实可爱、有趣灵魂于一身的“作精”。从节目开播到如今,这个转变用了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

这一届观众,是不是太容易被收买?

早在2016年,虞书欣就作为旁听生参加了芒果台的校园节目《一年级·毕业季》,当时的性格也是和如今一样:够作,被人冠上“做作小公主”的绰号。

在节目中对同班同学大呼小叫、随意使唤,又在陈建斌老师面前称自己“很优雅”。

而现在“作精”虞书欣大火,被扒出来一年级时的片段全是虞书欣“被袭胸”,富二代虞书欣拍戏不惧艰苦等话题。

从傲慢小公主转型为“作精”小可爱,家境优渥仍坚定不移一心追梦的虞书欣,这可真成了“真香定律”了。

而正是近期全网都在讨论一个节目《青春有你2》成就了她,虞书欣正是该节目里的一名练习生,从一开始被群嘲, 成了人人称她可爱“小作精”。

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的关注度和热度达到了高潮。让人不禁感叹现在的偶像市场究竟怎么回事?又或者说现在的观众是为何如此容易收买?

“练习生”在日韩是一种挖掘新偶像的途径,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有成熟的产业链,几乎每个娱乐公司都有大量的练习生储备,并且为练习生提供免费的专业训练,包括声乐,舞蹈,演戏,形体等等。

其中练习生的练习时长短则1年,长则十几年不等,这里头包括一些未能成功出道的练习生。

据早年间在韩国出道的韩庚所说,练习的时间是严格又枯燥的,不准许吃超过标准的食物,严格控制饮食,训练期间没有手机的使用,24小时监控、还会体罚等现场,我们在唏嘘韩娱圈惨无人道的同时,却一边在学习这样的模式。

再来看看我们学过来的”练习生“是怎样的存在?

各大公司开始在艺术院校招募有颜值的小哥哥、小姐姐,只要稍微有些姿色,统统照收不误,让人惊叹的是所谓颜值出众的一批人也仅仅是通过急速训练便被强行塞到各大选秀节目中,比如:《偶像练习生》《创造101》《明日之子》《青春有你》等等。

有金钱投入,出道十拿九稳。这样的“练习生”究竟是音乐市场的产物还是工业化生产的商品?

以上所说已是万幸,更有所谓的娱乐公司要求培训收取费用,安排“经纪人”去奢侈品店铺门口蹲点,专守带着孩子的富人,承诺对方无法达到的目标。

而扔钱签约的这批人他们是真的热爱舞台和音乐吗?答案显而易见。

这样的现象已经不是个例,何炅老师在综艺节目就曾经大胆提及,

“很多的娱乐公司根本不是在招募人才,而是一股脑地签约几百号年轻男女,抓住他们想红的心理,签长达十年,甚至十几年的经纪合约,其中捧红一个人,那剩下的99个练习生就可以慢慢地耗,直到他们没有耐心再耽误自己的青春,提出解约为止,可以好好捞一笔庞大的违约金。”

许多选秀节目的制作本身就不是为了挖掘新人、做好音乐、打造一流偶像,而是供人娱乐消遣,捞取财富。可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随着综艺的大热,效仿此种模式的人也会层出不穷。

那真正的练习生体系下运作方式是怎样的?国内想做练习生的人又如何被挖掘呢?

拿韩国三大巨头之一的娱乐公司SM来说,公司会有专业的星探,上街相中好看且有潜力的人才,但大部分练习生是自己去面试,每年都会有全球SM选秀,内部也会有月选,挑选出最合适成为IDOL的人,这仅仅只是进入体系的开始。

首先,选择去SM选秀的有相对严格的年龄限制,基本在12-19岁之间,在韩国来说18岁以上都算是大龄练习生了,出道机会也相对更少。

其次他们的选拔主要分为唱歌部,舞蹈部,编曲部,演戏部,术业有专攻,不像国内选秀节目,要求有吐槽点,会唱歌跳舞这样笼统的条件。

当拥有逆天神颜进入公司后,一天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系统地练习,平均都是十多个小时,而每天的睡眠时间在只有四五个小时,并且每个月都会进行考核,来展现这一个月的成果,手机是无法使用的,有的公司会进行随时抽查,并且不能够随意走动,担心练习生尚未出道就被曝光。

但由于这样的机制,出来的优质艺人也很多,并且做人和礼仪方面也是相当到位,成功出道后,还面临市场的检验,各种打歌节目,艺能节目辅助练习生的宣传。

一方面我们诟病韩娱圈练习生制度的苛刻与无情,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严师出高徒”,在韩娱圈摔打过的艺人明显更有实力。

更重要的是韩娱圈培养出来的艺人,在他们圈内的分级中是相对底层的存在。最上层的是演员,歌手,编曲,才是偶像,最后是搞笑艺人,这样的排序。

在国内这样快速流出的泛娱乐时代,这样用心的培养至少在近年来说是不可能的,大部分人只能依靠自己对最新选秀节目的关注而去参与一些节目,增加自己的曝光率,从而找寻机会,但几乎也都只是为那些砸钱的金主铺路罢了。

而所谓的娱乐公司,几乎都是以要收取培训费为由招募练习生,这样的黑心招募还是谨防上当受骗的好,能出来已是万幸,其余的99%都石沉大海。

《青春有你2》可谓是大造声势,请来的导师是成功出道的练习生蔡徐坤。

SHE中的ELLA、《中国有嘻哈》因忘词而被淘汰的jony J、还有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都是节目受瞩目的导师。

原以为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却未曾想到自播出以来,时常霸占热搜前几位,几乎能从近期热搜就可以看出节目组想内推哪几位选手出道了。

说唱尴尬到炸裂的秦牛正威,主打扑克脸的赵小棠,传说训练已久的孔雪儿,还有就是那位人见人爱的小作精虞书欣。

她们中赵小棠算是有过古典舞基本功,孔雪儿的表情管理也是游刃有余,但其他就实在是槽点颇多,但这正是节目的亮点之处。

而值得深思的是观众为何会对这种娱乐节目如此买账,总结来说没有别的原因,而是时代导致的审美畸形,把盲目从众当作美德,人人都追喊着“我要个性”的口号,标榜自己的不同,却连所谓的不同都如此雷同。

手里拿着网红奶茶产品,一身所谓当下流行的名品,看着大家都在看热度最高的综艺,听着不入流的口水歌,站在制高点高喊“我很不同”着实的可笑。

当初虞书欣的出现,几乎是一众人都在鄙视她浮夸做作,而却一边争先恐后模仿她的那句“哇呜”试图在博取关注。

再后来,几乎一夜之间大家都在说虞书欣真实可爱,又引领一批人对她黑转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站在道德制高点把艺人称作“戏子”,自己却是格局不大的布衣,我们一脸不屑的看着电视里的节目,却又在自己生活中购买那些网红产品,某某同款来填充自己无比虚无的内心。

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在说“娱乐至死”这样的荒唐话,却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纵观欧美日韩音乐市场,好的文化,艺术交流带来的市场效应从来都是利大于弊。到了我们这却成了娱乐至死的言论了,娱乐,是否至死,我不清楚,但拙劣的审美终有一天将走向消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