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超作为帮助刘备攻取成都的首功之臣,虽然在前期备受尊崇,但在蜀汉建立之后,马超却成为了新政权里的边缘人物,郁郁而终。这样的人生际遇,虽然有其自身性格原因,但也是与他出身于凉州之一特殊身份分不开的。实际上,从马超的身上,我们可以一窥凉州军团在三国时期的特殊地位。

正文:

从马超入蜀后的际遇,看三国时期的凉州军团

建安二十四年,在与曹操反复交战了两年之后,刘备终于拿下了汉中。

也就在这一年,刘备向汉献帝上表,告知皇帝——我的手下要我当汉中王,我推辞不了,打算就范,按照咱们汉朝的规矩,我这就算跟您汇报过啦!

在这道表章中,刘备列出了由十一名重臣领衔,总数达到一百二十人的劝进名单。而位列这十一名重臣首位的,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关羽、张飞,而是加入刘备麾下仅仅四年、资历极浅的——马超。

从马超入蜀后的际遇,看三国时期的凉州军团

在现今的流行文化中 马超也算是个偶像派

刘备称王后,封马超为左将军、假节,而当刘备在两年后登基称帝时,又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凉州牧、斄乡侯。

这一封赏看起来不起眼,但地位着实不低——诸葛亮、张飞追随刘备东征西讨、功劳显赫,不过也就是封了武乡侯、西乡候;被刘备称为“一身是胆”的赵云则被封了永昌亭侯,待遇还不如马超。

从马超入蜀后的际遇,看三国时期的凉州军团

赵云虽然功劳卓著 然而前期地位与待遇并不高

由此看来,刘备似乎是对马超青眼有加、格外看重。然而,在此之后,马超的身影却从蜀汉的舞台上消失了。准确的说,他是被闲置了。

一面是高官厚禄,一面是无所事事,这让打了一辈子仗的马超分外憋闷,只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便郁郁而终了。

一度纵横西陲、威风八面的“锦马超”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一、威力巨大的“双刃剑”

先说结论——虽然马超声名显赫,但在当时的刘备眼中,马超就是一把利剑,唯一特殊的是,这把利剑不仅能伤敌,搞不好也会伤己。

如果论刀马功夫,马超虽然强悍,大致上也就是与张飞、赵云在伯仲之间。按照蜀国当时的人才储备,马超虽然能排进第一梯队,但绝不是超群绝伦、无可替代的。

从马超入蜀后的际遇,看三国时期的凉州军团

根据《马超传》记载 马超在面对许褚时也不敢轻动

事实上,马超实力的真正来源,绝不在于他自己有多么能打,而在于他背后的巨大势力——西凉胡人。

按照《典略》等史料的记载,从马超的祖父开始,马家三代经营凉州一带,无论是从自身血统上(马腾即为羌汉混血),还是在私人武装的构成上,都与陇西的羌、氐等游牧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正因为马氏家族在游牧民族中的巨大威望,他们才能够称霸一方,成为汉末举足轻重的大军阀之一。

从马超入蜀后的际遇,看三国时期的凉州军团

马腾

实际上,马超对自身优势也非常清楚。按照裴注《三国志》的记载,马超在离开张鲁后,采取了先“逃入氐中”,然后再“转道入蜀”的路线。马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利用少数民族的势力来摆脱张鲁可能派出的追杀部队,另一方面则是再次与这些部族建立密切联系,使其成为自己投靠刘备的最大本钱。

事实证明,马超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在得到马超之后,刘备立即派出军队,冒充马超的部属,在成都城附近耀武扬威一番,搞得刘璋君臣人心惶惶。而当马超随后出现在成都城下时,在西凉军队巨大的威慑力之下,“未及一旬”,成都城便告陷落。

从马超入蜀后的际遇,看三国时期的凉州军团

刘璋能痛快投降 与马超与西凉兵团强大的威慑力有莫大关系

同理,前文提到刘备在进位汉中王时,之所以会将马超列在首位,真正的用意也在于“秀肌肉”——我已经取得了马超以及西凉少数民族的全面支持,你要是不服,就来试试看!

正因如此,刘备才对马超及其亲属倍加优待,用高官厚禄进行拉拢。然而,给钱是一回事,给不给兵权,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刘备非常清楚,只要稳住马超,对于蜀汉来说,既能够消除少数民族的威胁,又能对外敌产生震慑。但如果真的将兵权交给马超的话,那后果就很难预料了——毕竟,韩遂的例子还活生生地摆在那儿呢!

在马超的一生中,无论风光还是落魄,马超的命运始终与他背后的凉州军团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他的境遇中,就折射出了整个凉州兵团的命运。

二、飞鸟尽、良弓藏

在当时,凉州军团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由于长期与游牧民族杂处混居,凉州兵团呈现出了相当程度的“胡化”,而这一点实际上决定了凉州军团在整个三国时期的历史地位。

由于地域和物产特点,加之军队中混有大量“胡人”,凉州军团一直以骑兵著称,在北方的广袤平原上,这种机动力、破坏力巨大的兵种无疑是具有极大优势的。因此,即使雄才大略如曹操,在面对吕布、张绣、马超等以西凉兵为主的军阀时,也曾经吃过大亏。

从马超入蜀后的际遇,看三国时期的凉州军团

与张绣的大战 让曹操失去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

然而,同样是由于“胡化”的原因,凉州军团中也存在着内讧频繁、多疑善变的缺陷,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袖人物加以统率和压制,很容易就会从内部开始崩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樊稠等部将随即开始内讧,导致董卓势力迅速衰落。而马超和韩遂之所以会中曹操的离间之计,也是与他们多疑善变的特性分不开的。

正因为具备这样的特性,西凉军团在三国时期所扮演的,绝大多数都是破坏者与毁灭者的角色,只有在白刃相见的战场上,他们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而一旦局势相对安定,需要建设与创造时,这些充满“胡人”气息的西凉将帅谋臣们就往往会无所适从。即使是其中评价相对较高的姜维、贾诩等人,当三国局势稳定后,在国家的施政管理上也并无突出成就。

从马超入蜀后的际遇,看三国时期的凉州军团

与马超类似 贾诩在归顺曹操后也以明哲保身为主

可以说,凉州军团是三国时期最为纯粹的职业军人,在战乱时期,他们是每一个统治者所梦寐以求的力量,但到最后,他们却总难以避免“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


参考文献:

  •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 《三国志.先主传》
  • 《典略》
  •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
  • 《三国志.武帝纪》
  • 《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