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奇妙的问题:

设计师被称为“演艺界”的一类新人

设计师被称为“演艺界”的一类新人

设计师被称为“演艺界”的一类新人

设计师被称为“演艺界”的一类新人

另外,设计思维对各行业影响越来越大,演员目的为了取悦观众,设计师不单单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更多的是理解用户的本身以及所处环境,来帮用户总结需求!

设计师往往要考虑事情成功的“三大核心”

用户渴望(Desirability): 也即用户需求。

从本质上来说,设计产品的最终目的依旧是满足用户需求。

但是对于“满足需求”的定义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相比用户说了什么,要更注意用户做了什么。从用户的认知、行为和动机层面分析用户需求,并确定新的可能性,而不是仅仅 靠用户的嘴或设计师的脑袋。

原本的消费主义的盛行导致了产品设计大而全的风格,如当年的诺基亚甚至到了月月有新机的程度,然而对用户使用体验的忽视和对趋势的错误判断使其产品本身设计上的优势不再。而这也是设计思维或者说系统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不同的核心──满足用户需求并不一定就能让产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分析驱动用户购买和持续使用产品的上下文才是产品成功的关键。

设计师被称为“演艺界”的一类新人


技术可行性(Feasibility)

设计师的创造离不开直觉和想象,但一个概念创造能否落地就要在现有技术层面做充分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通过技术可行性分析,设计和决策者们可以明确组织所拥有的或有关人员所掌握的技术资源条件的边界。

需要充分考虑科技发展水平和现有制造水平的限制,团队技术开发能力、所需人数和开发时间的分析。

设计师被称为“演艺界”的一类新人


商业可行性(Viability)

商业分析内容主要为:

  • 供应内容:价值主张
  • 业务内容:关键业务、核心资源、重要伙伴
  • 客户:客户细分、渠道通路、客户关系
  • 财政:成本结构、收入来源

什么是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是以人为本的利用设计师的敏感性以及设计方法在满足技术可实现性和商业可行性的前提下来满足人的需求的设计精神与方法。”—— IDEO设计公司总裁Tim Brown

设计思维思考的流程:

设计思维的过程主要为:

观察(Observe):这一阶段是由“needfinding为主,设计师去观察用户行为习惯及环境,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观察用户并设身处地的理解用户。方式可以为观察或对话、访谈、亲身体验等。

理解(Understand):将通过观察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设计师或分析师对用户行为和心理的敏锐洞察能力,深入理解用户的目标、深层动机、行为、想法、态度和价值观等。

定位(position):定位好目标人群和环境。

定义(Define):为该问题定义一个观点,作为设计指导观点。

概念设想(Ideate):通过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想出新点子,该处要注意引入多学科背景人员参与。(灵感创意方法后边文章细说)

思维可视化(Visualization):用脑图、草图、效果图、故事版、人物模型、产品三维建模等多种方式将设计想法可视化。

方案评估(Blue print evaluating):从技术、商业、文化等多维度对设计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引入目标用户进行测试,用来筛选方案、调整方案或重新设计。

原型制作(prototype):将想法实物化,在不同阶段可采取不同清晰度的原型。早期可以做草模或功能原型给用户使用测试,中后期可制作更为完整细节更加丰富的高保真原型或手板等。

测试和反馈(Test&Feedback):让目标用户使用你的产品原型,以获得反馈来修改和调整你的原型,或重新设计。要注意测试和反馈要始终贯穿流程的各个阶段。

生产上市(Market):经过几次内部测试或众筹测试,将产品快速投入市场。

市场反馈(Feedback):通过分析市场数据和消费者反馈等方式,获取更多的用户意见、建议和需求。

迭代(Iterative):根据用户和市场反馈,更新产品优化功能及使用体验,或设计新的产品。

重复(Repeat):遇到问题时尝试返回上一级或开始阶段,不断地重复这个流程以获取新的灵感和想法,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

那么,你认为设计师是不是比演员牛逼些?

设计师被称为“演艺界”的一类新人

最新景观资讯,尽在亚太头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