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如最终的目的地相同,那么选择不同的时机,将直接决定辛劳程度和成功效率,只要在早上出发,既能走平坦的路也不必担心被太阳晒。我是这样跟她说的:首先判断热度,也就是小区附近开餐馆的人是不是特别多,其次判断开餐馆过程中的阻隔,会不会耽误工作。

在夏日的中午骑车,让我深深感受到时机的重要性,特写下骑车三部曲,本篇为第二篇。主题词:思维科学之时机。相同的目的地,出发时间一旦不同,所付出的努力也可能千差万别。

天下大事,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势包含着时机和趋势,既要把握时代的趋势,更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时机合宜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判断做事时机?先从故事开始:

01

伴随天气的慢慢转热,能在树荫区域骑车,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夏季早晨7点钟,大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走出屋子的一瞬间,身体中的水分开始被无吸食,如果不是为了追求上班时间的确定性,傻子才会在这样的天气骑车。

是的,我就是那个追求时间确定性的傻子,庆幸的是,从我住的地方到公司的路上,除了几个必过的路口,其余路段,几乎都能被树荫区域覆盖。

很多人会问:大夏天的骑车上班多晒啊?

我往往很有底气的回答道:从家到公司,由南向北,路上走的全是树荫,根本不用担心会被晒,充其量有点微热,但比起水泄不通的汽车道来说,简直是良辰美景。

02

直到有一天家里的电表坏了,怕晚上下班晚没人修,所以请了半天假等师傅来修好了电表。

骑车去公司的时候已将近1点钟了,路面如同火炉般炸裂,轻拧车轮发出被烫伤的嗞啦声,还没骑够一百米额头早已大汗淋漓。

说好的树荫去哪了?

时不打巧,为了躲避天上的大火炉,我必须得到人行道上骑车才能勉强被树荫笼罩。

结果整个路途多用了10分钟,到公司后,我早已汗流浃背,如果说刚冲过凉,也会有人信。

但正是这次骑车经历,让我领悟到时机的重要性。

03

我选择在早上骑车,走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刚燃着的火炉被大树挡在了外边,看着那些等了3个红灯都没过去的车,心中不免还有点小傲娇。

可是,中午骑车时的情景就完全变了,太阳转到了南面,我要想走阴凉的区域就必须走人行道,但是人行道并不平坦,所以我多用了10分钟才到公司。

家里去公司的路没有变,变的只是出发的时间。

假如最终的目的地相同,那么选择不同的时机,将直接决定辛劳程度和成功效率,只要在早上出发,既能走平坦的路也不必担心被太阳晒。

而选择中午出发,阴凉和平坦就只能选一个,且还有爆表的温度。

04

之所以用大篇幅描写骑车这件事,是因为可以从此事中提炼出一个有用的思维模型来。

笔者提炼出两个关键词:热度与阻隔。热度对应树荫区,阻隔对应道路环境。并命名为:时机二分法?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用时机二分法来判断时机呢?

我姨前段时间准备在小区外开一个餐馆,思前想后难以抉择,也正是我这个时机二分法让她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我是这样跟她说的:首先判断热度,也就是小区附近开餐馆的人是不是特别多,其次判断开餐馆过程中的阻隔,会不会耽误工作?孩子上学会不会耽误?资金是不是问题?人手够不够?

正是将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因素一一罗列出来后,阿姨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开店。(首先附近开店的人数并不多,且马上到退休期了,孩子已经工作了,她和姨父两人再招一个人完全能对付。)

小结: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没办法预判。

可是时机的选择却是必不可少的课题,如果可以用时机二分法决策一些生活琐事,也许正是我们开启高效生活的钥匙!

ps:时机二分法:从热度和阻隔两个维度来判断做事时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