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1年,龚自珍暴疾逝世于江苏丹阳,时年五十一岁。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后高峰,他的诗词刚劲又不缺乏柔情,让人们在近代也能够看到几乎是可以比肩诗仙李白的诗作。

龚自珍的诗词,最常用的两个意象就是“剑”和“箫”。

剑是武器,象征着男人的壮志;箫是乐器,象征的男人的柔肠。

龚自珍一生写下了几百首诗词,给后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众多的创作素材。金庸曾经说,他是看了龚自珍一首诗才明白了“侠”的真谛。

全诗如下:

不是逢人苦誉君,

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

送我情如岭上云。

这首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组诗《己亥杂诗》里面的第二十八首。

这是一首送别诗,龚自珍送别的这个人名字叫黄玉阶,也是一位诗人。黄玉阶的诗很多,但是流传到今天的只有一百五十九首。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我碰到人就称赞你(黄玉阶),不是没有理由的。你有狂态,有侠气,而且温文尔雅。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你对人从来都是肝胆相照,一种高尚人格扑面而来。你送我的时候,情谊深沉,犹如山岭上面的云。

金庸在看了这首诗之后,感慨万千,直接影响了他武侠的写作。

在金庸之前的武侠,故事情节老套,而且格调低俗,就算有好的作品,也是凤毛麟角。

在金庸的笔下,那么主人公才称得上“侠”,他们“亦狂亦侠亦温文”,每个人的行为可能在世俗眼中怪异,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去有着异于常人的举动。

我们看令狐冲、杨过、乔峰等人,谁不是这种性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