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40年来,亿万劳动者用智慧和勤劳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抒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彩乐章。即日起,掌上春城推出“点赞身边劳动者”系列报道,讲述改革开放大潮下,那些时代弄潮儿的精彩故事。

掌上春城讯多年前,他与大多数当时的团结乡的农民一样,为了摆脱贫困,凑钱买了辆翻斗大卡车,加入到运输砂石的行列。几年后,他望着山林间的满目疮痍,卖了车,贷了款,承包40亩废弃的采砂场植树、养牛、引进世界先进的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填补了昆明市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空白,让团结乡苹果焕发了新的生机。他,目睹并亲历了改革开放后团结乡这个小乡村的发展变化。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团结乡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昆明市特等劳动模范李顺的故事。

昔日运砂人

来到李顺的苹果种植基地,从山下从山上望去,是一片片浓茂的绿景,苹果园旁还建有水塘,但听了李顺的故事后,谁能想到这里此前的模样,被挖了半座山,土变成了沙,风一吹,扬起漫天的尘,不时还传出“轰隆隆”炸药炸石的声响。

“能记事时,团结乡可以用山清水秀来形容,小路边全是田野,小时候还常去田里挖鱼,这幅光景大概持续到九十年代初。”李顺回忆,随着昆明城市的发展,团结乡多了不少采石采砂场。那时,只有初中文化的李顺便与大多数当地人一样,凑钱买了辆翻斗大卡车,加入到了为附近采砂场运输砂石的行列。“以前我们农民致富门路少,除了靠挖山采砂挣钱外,没有其他增收门路。”回忆起那段运砂的经历,李顺显得有些无奈。

昨日植树人

或许是小时候的摸鱼记忆让他从骨子里喜欢农业,当他逐渐发现团结乡已不再是记忆中“山清水秀”的模样后,深深思考了一番,“那时的团结乡有句话,下雨团结乡看泥石流,春天来看沙尘暴。”李顺打趣道。“运砂石虽然很挣钱,但这么干是在毁了我们的下一代。”于是,1998年,李顺承包了家附近一座废弃采砂场,一天大部分时间上山种树,家里养起了牛。

谈起自己种树养牛的经历,李顺的眉间多了些许凝重。“当时家后山有座采石场,只要会听见炸药响,经常会有小石子飞到附近,最惊险的一次,一块大小约40公分的石块就被炸到了离我只有5米远的地方,心里害怕极了,然后就是每到下大雨,李顺与媳妇就得开始挖沟排涝。”而养牛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李顺还记得2012年,由于一次传染病,导致6头大牛死亡,多头小牛流产,损失了约十万元。即便日子过得艰苦,但李顺是开心的,“我热爱农业这行,干着就开心。”

今日果园主

2011年,机缘巧合,李顺尝试着种下了由西南林业大学从欧洲带回的苹果砧木苗。“第一次种了600棵,可结果是全军覆没。”这次失败,李源没有放弃种苹果的打算,于是去读夜校,学习专业的农业知识,第二年种了3000棵砧木苗。

“都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种的幼苗,怎么就全死了呢?”李顺走在种了幼苗的苹果园里,一边思考一边蹲下,用手轻拍着土,突然灵光乍现,“会不会是土层厚度的原因?”李顺越想越有可能,于是动手重新盖土。2012年,3000棵苹果砧木苗活了!

渐渐的,李顺一股心思的扑到了苹果种植中,卖掉了养的所有牛,扩大投资,改良土壤,引进世界先进的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矮砧密植优质苹果生产和矮砧育苗基地。

现在,团结乡越来越多农户采用李顺种植出的苹果幼苗,团结乡的苹果口感也比以前好了不少。“随着采石场的关停,村民也回归到农业种植中,团结乡的绿色更多了。”

2016年,李顺在果园旁建起一幢“别墅”,开办体验式果园,苹果不用拉去市场上卖,来摘果、尝果、休闲、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掌上春城记者:刘东辉/文

肖窈 刘东辉/视频

实习编辑:李冬雨 一审:周晓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