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互粉成为朋友

超然学法:最近很多教师家长留言询问孩子学习问题,在此一并回答给各位朋友。哪位老师家长学会了教与学生活化、条理化,哪家的孩子就呈现三个特征:一懂事理,二活学活用,三条理性强效率高。怎样做到呢?一首先喜欢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习惯;其二阅读后写感想必须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有例证。也就是习作写真实的自己生活感知过的事物。三是学过的学科知识必须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并反馈到生活中应用。第四,从物品从哪拿来的,用完放到哪里去开始,学会条理性。不管学习题目,还是生活行为,都要把条件和问题,行过过程、思考过程整理记录下来,笔记和阅读相辅相成。此法万能,经过我近十年全国研讨证明的过的经验。难点是家长和教师不能不能起榜样作用。

一、明确观察的对象范围

1、观察大自然

辽阔多彩的自然界是培养学生观察的好天地。就拿自然界的色彩来说吧,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纷繁各异。梅花是红的,桃花、石榴花亦是红的。但它们红的色彩浓淡各具特色;大海是蓝的,但它随着时辰的变化而变化无穷。阴天和晴天,早晨和傍晚,明月与黑夜,雷电与风雨,花草树木与春夏秋冬……目之所及,真是千变万化,美不胜收。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培养其观察力,我曾指导学生观察与写过《鼓浪四周海茫茫》、《大榕树》、《春天的厦门》、《夏天的中午》等观察作文。实践的效果是良好的。由于学生身临其境,明确了富有代表性的观察对象,且观察仔细认真,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点,把观察到的大自然景象具体地描绘下来了。这说明观察的对象范围越明确,观察就越细致,表达就越具体。

2、观察社会生活(包括校园生活、家庭生活)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作文教学要重视丰富青少年的社会生活,把作文源泉拓展宽一些、广一些。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多接触日益发展的社会,体验现代生活的美好。注意接触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学会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分析与归纳,及时把观察结果和真实的感受写下来。观察不要局限于课内,要课内扩展到课外;也不要仅仅局限于校内,要校内扩展到校外。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家庭、社会生活的内容。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当代社会生活里的光明、健康、高尚的人和事,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在观察分析周围的社会生活中,未免会接触到某些阴暗面和消极面,教师要及时正确疏导,客观分析,分清主流和支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

3、观察艺术作品及其他事物

优秀的文学、美术等艺术作品给学生提供了如何观察和表达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社会自然场景等不同个性特征的典范。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美好的精神食粮,需要我们教师开源引流,指导鉴赏。尤其是我们的中学教材,编者精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它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观察与表达训练的最精美、最直捷、最有效的典范。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鉴赏能力。

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生活、观察艺术作品,从美学角度看,便是让学生观察、感受、欣赏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激发学生把观察到的美好事物用自己的话表现出来;从方法论来看,观察作文把学生的观察、体验、想象和表达融为一体,情景交融。正如刘勰《文心雕龙》里说:“心物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观察事物必须目的明确,准确精细

观察是一种指向性的注意,观察时知觉的选择性是受教师向学生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目的任务所制约的。因此观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任务,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注意指向观察对象,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几年来教学实践证明,观察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就越准确精细。良好的观察习惯,往住会使观察者目光特别敏锐,甚至“独具慧眼”,从而使观察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可能有所发现、创造、发明。

2、观察事物必须有一定的顺序

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如主次顺序、方位顺序),思路才能清晰,作文才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理。比如,写《我们的教室》,就应该指导学生按照空间顺序,从外面到里面,从前到后,从上到下进行观察作文;又如写《秋游》,则可按照游览的空间顺序,引导学生观察沿途所见景色;又如观察描写树木楼塔,又可按从远到近,先整体后局部,先静态后动态的顺序观察描写。

3、观察事物必须分类比较

分类法,即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分别归类观察。在一定量的观察作文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找出同一类观察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并进行归纳概括。比如,观察男同学、女同学,虽然彼此的服饰、表情、行为、语言各有特点,但都是人,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人类共有的特征。并由此强调观察各种人物时,要把握这一共同属性。依此类推,观察动物,要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动静态、生活习性;观察植物,要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的形状、颜色及它的生长规律。这种分类观察的好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各类事物的普遍性、规律性进行观察的能力,又能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对比法,即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间的细微差别。如我指导学生观察辨别大海在不同天气和时间的区别,让学生比较早晨、中午、傍晚时分海水的形态、颜色、深浅的细微差别,从而让学生区分不同时段大海的异同。通过比较观察,有利地培养了学生体察事物异同的能力,于细微处见差别,具备洞察事物的锐利的慧眼。

三、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1、“事事留心皆学问”

古人说:“事事留心皆学问”。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的品质,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周围的事物。教育学生观察面要广,大至日月星辰,小至尘埃细菌。生活周围的一切事物,我们都应留心观察。同时要在“留心”二字上下功夫。生活中有许多神奇有趣的东西,只要留心观察,积极调动五官,开放五官去感受、去捕捉,就能于平凡处见惊奇。否则,精彩闪光的东西就会视而不见。发现真理的机会就会从眼皮底下一溜而过。

2、要有持久性的观察心理

观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活到老,“看”到老。观察要有恒心,要有持久性的观察心理。对生活周围的人和事,要学会跟踪观察,观察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透过事物现象,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使作文表达准确精当,入木三分。

总之,我们的语文老师如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观察与作文的关系,明确观察的对象范围,较好地掌握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重视思维、分析、想象和表达能力的同步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迅速提高,学生将终身受益。

点击有针对性的推荐:

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让教学对学生可见,让学习对教师可见 ¥19.3 购买

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指导方法 ¥30 购买

田老师教小学生作文:看图作文 ¥15.3 购买

教师教育精品教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22.9 购买

奇思妙想学英语:观察事物记单词 ¥22.4 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