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刘根生)

  欢迎全球资源搭乘创新发展的“南京号”。在近日召开的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国际合作大会上,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发出盛情邀请,欢迎世界创新资源来宁共享新机遇,驶向交流合作、携手创新的新蓝海。

  南京是一座站在风口的机遇之城。提升城市首位度、建设创新名城、打造产业地标,创造了无数新机遇。如今在南京,只要“怀才怀财”,就“一定有遇”。“南京号”邀请,就是加快开放融通步伐之邀,就是拓展互利合作空间之邀,更是敞开怀抱欢迎天下英才和共享创新驱动之邀。

  “中国创新城市TOP10研究报告”日前出炉,南京排名第5位,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和广州。这个研究报告主要依据4个大指标: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大指标下又细分为26项具体指标,比如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每万人吸引外商投资额、中国500强企业数,等等。足见,南京最鲜明的气质就是创新,一以贯之的追求也是创新。南京已驶入创新突破快车道,到南京来携手创新正当其时。

  南京是古城,南京是绿城,南京是科教城,南京是枢纽城,南京是产业城。“高质量建设创新名城”,如今已成为南京最强音。围绕“121战略”,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上上下下抓落实,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加快集聚,已累计组建182家新型研发机构,科创型企业迅速增长,高校更多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创新名城建设呈现出全面发力之势。同乘“南京号”,共创共享新未来,一定会有新收获。

  同乘“南京号”,共创共享新未来,需要继续坚持“为他所用”。姚期智院士率清华团队建立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短短几个月,已孵化引进12个项目,涵盖金融、安全、智慧城市、智能网络、智能生活、健康医疗、智能教育等多领域。此前诸多城市曾邀请姚期智院士去创业,但他还是选择了南京。他说:南京政策支持力度大,政策能“量身定制”。所谓“量身定制”,实质是从“为他所用”角度研究问题,“从他出发”调整思路和政策,“他”成了主体。顶尖创新资源抢滩某地不会满足于“被动接受”,更需要创新资源能按照其运行框架重构,特别需要地方多些“为他所用”思维和行动。事实也证明,越是善于“为他所用”,越有利于“为我所用”。

  同乘“南京号”,共创共享新未来,需要继续优化创新环境。有人发问:为什么国内外顶级创新资源纷纷布局南京?为什么这些新型研发机构能够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南京主政者说:因为南京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具有鲜明的特色优势。一是制度设计能让科研人员实现价值,二是有园区支撑、产业支撑、人才支撑、金融支撑,三是市场具有开放性公平性,四是政策体系有很高含金量,五是服务精准。一言以蔽之:创新环境更优。人才是长着脚的,科技成果也是长着脚的,哪个地方环境更优,创新资源就会更多集聚在哪里。优化环境不会一劳永逸,最需要久久为功,优化再优化。

  同乘“南京号”,共创共享新未来,需要从“世界的尺度”来规划航线。金额超100亿元的民用航空订单,高达200亿元的奶粉采购订单,5年2000亿美元的采购额度……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诸多“大单”刷新了纪录。透过进博会这扇窗人们更加确信:唯有开放才能带来进步和共赢。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需要开放。放眼全球,开放合作、共赢未来是大势所趋。更自觉地当从“世界的尺度”来规划航线,让“资源配置更国际,人才引领更国际,产业转化更国际,资本支持更国际,城市发展更国际”,创新发展的“南京号”必将沿着共赢未来之路驶向新蓝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